大陸空氣質量數據發布 不能離群眾感受太遠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大陸空氣質量數據發布 不能離群眾感受太遠

2011年11月14日
摘錄自2011年11月14日經濟參考報北京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因與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的監測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北京市有關部門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近日引起熱議。為解疑釋惑,北京市空氣質量監測中心8日首次向公眾開放,但如何保證數據發布全面真實仍是個問題。

按照北京市環保局負責人的說法,兩組數據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北京市公布的是對直徑較大的懸浮顆粒PM10的監測數據,而美國大使館公布的是對較小顆粒PM2.5的監測數據。但空氣中的小懸浮顆粒比大懸浮顆粒數量要多,對空氣污染更嚴重。這正是人們對北京市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表示懷疑的基本原因,也能夠解釋為什麼政府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與公眾直覺感受存在較大差異。

隨著北京等超大城市的高速發展,區域性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早已是公眾普遍認同的事實。人們害怕的早已不是幾個「嚴重污染」的空氣指數,而是擔心失真的環境數據導致環保不力、決策失誤,抑制公眾自覺選擇低碳生活的熱情。「必須把人民群眾對環境的切身感受與監測數據統一起來」,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不久前的表態,是對各級環保部門的提醒。少考慮一些功利因素,多看到信息公開的必要性,才能消弭公眾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