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GMO面面觀2011年12月10日報導
台經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的文章指出,由於大豆、玉米為人、畜食用,因此在消費者的需求下,非基改大豆、玉米可以賣得較高的價格。這樣的溢價在棉花或油菜籽較看不出來。表列指出,美國農民獲得非基改大豆的溢價,從2003年以後逐漸攀升,到了2009年三月,非基改大豆的的溢價每噸已達66.93-70.86美元。文章特別分析日本市場。日本大豆食品多,包括豆腐、納豆、味噌、醬油、豆奶及熟食等。龐大的大豆消費量有80%來自美國,而國產的大豆則有5.5%。由於日本消費者對基改食品接受度低,因此大豆食品製造業者都選擇用非基改大豆當作原料,大約僅有10% 的醬油製造業者沒特別選用非基改大豆。2009 年非基改大豆的溢價約在5-15%,2009 年8噸約溢價5,000 日圓。(網主編註:我國去年進口大豆約250萬公噸,若其中的5.5%能自產,約需要種6萬公頃,大概是1960年代台灣大豆的生產面積,不但可以提供國人健康、新鮮的非進口非基改大豆食材,對休耕地的解決也有很有幫助)。
※ 訊息來源
※ 本文轉載自GMO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