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邁向數位化 首屆「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揭能源管理解方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減碳邁向數位化 首屆「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揭能源管理解方

2022年07月2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陳昭宏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估計,以數位科技助攻企業淨零碳排,將有效降減20%碳排,在各國皆紛紛宣示淨零目標的趨勢之下,數位發展也開始與氣候變遷連結。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出席22日「2022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時就指出,以現有科技條件恐怕達不到2050淨零碳排,還需新技術突破。而不論是結合AI和區塊鏈技術的「電廠醫生」,還是去年吹冷氣花了700萬的中油總部,靠著智慧樓宇系統減下60%空調電費,都在首屆「2022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亮相。


透過數位科技,為企業淨零行動助攻。圖片來源:jplenio/pixabay

為推進台灣數位減碳的步伐,「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共同發起「2022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邀請台電、中油、智邦科技等大型企業以減碳常面臨的產品碳盤查、能源管理、製程優化等面向出題,並由國內資訊、科技、電網、售電等產業組成的團隊,運用數位科技,針對企業的減碳困難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此次競賽共提出八項「企業出題」,並以創新性(30%)、可行性(30%)、氣候行動影響力(40%)三項指標作為評分標準。

採用智能監控技術 預測再生能源發電量 準確度達95%以上

常被稱為「靠天吃飯」的再生能源,具有易受天候影響的特性,發電量不穩定,未來占比提高,影響供電也將越顯著。為此,出題企業「台電」就希望運用歷年再生能源運轉數據,參考季節變化及氣候因素等條件,有效預估每日的再生能源發電量。

解題團隊「奇異果新能源」便提出「iSolar全方位智能監控解決方案」作為解方,將高級AI演算法應用在現有電廠數據,使用區塊鏈技術交叉對比發電數據,同時也為電廠提供健診計畫。

「我們的角色類似於電廠的醫生」,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偉哲說。他解釋,系統預測流程會先針對某一場址採集衛星雲圖及氣象預報資訊,並匹配鄰近的太陽能光電廠過去資料數據,最後整合發電設備的模組變流器及日照計等資訊並提出預測結果。

他也指出,由於此套系統自2012年起已陸續應用在國外超過30座中大型光電廠,目前每15分鐘就可累積10萬筆數據進行比對,因此系統發電的預測平均準確度可達到每一小時前98%、24小時前97%、72小時95%。

為推進台灣數位減碳的步伐,「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22日舉辦「2022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邀請企業提出減碳困境,並由民間團隊提出數位科技解方。攝影:陳昭宏

為推進台灣數位減碳的步伐,「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22日舉辦「2022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邀請企業提出減碳困境,並由民間團隊提出數位科技解方。攝影:陳昭宏

中油總部去年吹冷氣花700萬 智慧樓宇系統可減60%空調電費

中油指出,為了配合企業節電的政策,過去雖蒐集許多電力使用數據,但卻無法即時使用,並立即分析調整用電使用模式。而目前中油大樓共有124座數位電表及33座空調BTU表,另有台電總電表及台電空調總電表各1座,因此希望參賽團隊可利用電表自2020年起蒐集的資料規劃「中控中心」,監測用電和空調使用,即時發現異常情況。

解題團隊「台灣愛淨」分析,電費是企業經營的重要成本之一,以中油為例,2021年中油總部冷氣電費約700萬元,然而今年7月時電費已突破805萬。而過去中油之所以無法及時針對耗能設備節能,主要來自於人工監控及缺乏管理兩大因素。

對此,台灣愛淨提出節能率可達60%以上的內建AI智慧節能「智慧樓宇系統」,可在後台即時運作達到節能,並結合LINE即時警報通知。除了可協助減少60%空調電費,也可降低九成以上的所需人力。

中油總部每年吹冷氣耗費700萬元,台灣愛淨提出「智慧樓宇系統」,每年可減少60%的空調電費。攝影:陳昭宏

中油總部每年吹冷氣耗費700萬元,台灣愛淨提出「智慧樓宇系統」,每年可減少60%的空調電費。攝影:陳昭宏

總經理闕隆一解釋,分析過程除了會先蒐集氣溫、濕度、雨量等微氣候條件,並結合空調主機的設備條件,同時納入業者空調使用模式,利用AI技術建置出一套客製化的節能模式。闕隆一也補充,系統會由全自動AI控制,因此業者不需額外配置人力。

另一解題團隊「和典科技」也提出物業管理結合AI技術的數據分析系統,透過蒐集大樓用電效能、人流數據分析及訪客管理系統等數據,分析大樓用電模式並解決耗能問題。

和典科技解釋,系統透過各種數據可整合分析出大樓用電趨勢及各機器的使用概況,並直接評估效益分析,例如針對某月份冰水出水溫度上升的原因提出分析,並提供後續解決方式建議。

作者

廖禹婷

Things will go well.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