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騎士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鯨騎士

2005年08月14日
作者:紫秋千

美麗的畫面、毛利的神話、一個小女孩的勇敢逐夢

鯨騎士電影海報(圖片節錄自鯨騎士官方網站)  毛利人相信,他們的祖先「派凱亞」,約在1350年,從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哈瓦基出發,因為獨木舟翻覆而被鯨魚所救,於是騎著鯨魚橫渡大西洋來到紐西蘭。

在一千多年的代代相傳之下,酋長都是由家中長子來繼承。

故事從酋長的長子,生下了一對龍鳳胎開始帶起,男嬰夭折,妻子因為難產而不幸死亡,只留下了雙胞胎之中的女嬰,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小派。

小女孩(凱莎卡索休斯飾演)因為這部片優秀的演出,入圍了2004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破了歷屆最年輕的影后入圍紀錄。

而這部「鯨騎士」,是凱莎參與演出的第一部電影,當時她年僅11歲。

這片子在台灣是2004年1月15日上映的,算一算已經是一年半前的事了,為何現在想寫?

我想,當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會覺得這部電影是絕對值得推薦的!

鯨騎士電影海報(圖片節錄自鯨騎士官方網站)  鯨騎士,沒有大牌明星,沒有大導演、大製片,然拍出的水準、質感、節奏流暢等等,觀眾佳評如潮,勇奪紐西蘭七周票房冠軍。

同時拿下多項大獎,2003年紐西蘭電影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少年表演者、最佳劇本、最佳原創音樂、最佳服裝設計...等等。

我記得我去看首輪的那場沒幾個人看,但是戲演完的時候,大家都沒走,靜靜的把片尾曲聽完,就還是陷入在電影的情緒中,一種說不出來的為何感動!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小女孩怎麼去打破傳統,去圓夢的故事。

這部電影她的表現最精采,帶有一半毛利人血統的凱莎,靈秀的眼睛蘊含著深刻的情感,自然不做作的收放,尤其是站上舞台演講的那段,講著自己的身世,講著對阿公的敬愛,眼框泛紅的哽咽....

還有電影末段的最高潮,小女孩和鯨魚對話,混合神話與詩意的騎上鯨魚返回大海的情節,都是在簡單的故事架構下,帶給觀眾強烈又深刻的震撼!

我們看到的是,飾演祖父酋長柯洛的拉維里帕拉汀,陷入毛利傳統與親情之間的抉擇,自己的長子在高壓的管教下選擇離家出走,儘管二子曾經表現優異,但礙於傳統,酋長也只能傳給長子。

苦無酋長的傳承,面對年輕一代族人傳統即將消逝,面對命運的無情捉弄,縱使再怎麼力圖振作卻無力挽回,只好在暗夜裡像祖靈祈求幫助,那段的毛利母語的吟唱,是整部電影最哀戚的地方。

而本身在紐西蘭擔任戲劇教職的帕拉汀,詮釋這個嚴肅的酋長角色,卸下威嚴回到家裡,他對於孫女小派的愛,縱使重男輕女的他,也漸漸被感化。

這老酋長的固執,一板起臉孔,那些年輕一輩的族人依舊敬畏,依舊服從,導演在現代與傳統之間的安排也是可圈可點。

打破傳統並不代表要去毀滅傳統,因為面惡也有心善的一面,鯨騎士從許多方面都呈現出人性中純潔、善良的一面,包括另外那個小男孩的父親,縱使是混黑道的,也會在兒子參加訓練測驗的時候,適時曇花一現!

我們看到的是,小派的奶奶,怎麼和重男輕女的爺爺朝夕相處,面對著酋長的威嚴地位,卻在小派之間扮演的第三人的溝通角色,白髮蒼蒼佈滿皺紋的臉孔,有著歲月歷練的智慧。

尤其最後當鯨魚擱淺,小派率領領航鯨離開時,老奶奶把象徵酋長的鯨齒項飾放在爺爺柯洛的手裡...

這一幕,再怎麼堅強的男人,始終一直板著的臉孔也抽動哽咽,這些小細節,包括安慰被爺爺訓斥的小派,還有私底下偷偷告訴她可以去找叔叔教她長茅的技巧。

老奶奶的出現,適時的點綴出阿公與孫女之間在傳統束榑底下,另外一面人性最原始的親情,Vicky Haughton老練的演出,不搶戲、默默的伴隨,往往在男主角的背後,女配角才是令人過目不忘的。

而這一如小派的圓夢演出,導演兼編劇的妮琪卡羅,想要傳達出原住民社會的母系文化。

再談演父親的波魯朗伊,因為喪妻與失去孩子之痛,決定離開家鄉去歐洲,後來也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藝術家,而他也曾回來要帶小派走,只是小派在離開的過程裡聽到海洋的呼喚、家鄉的天命而選擇留下。

演父親的克里夫柯提斯,戲份不是很多,不過曾參與「間接傷害」、「震憾教育」等片的演出,屬於硬底子的演員。

再談電影的配樂,因為音樂出現的場景不多,所以總是讓人感到印象深刻,這片子是從頭開始就是傳達給人哀傷的氣氛,鯨魚的集體擱淺,酋長對於毛利文化即將漸漸消逝的憂心,小派用母語吟唱和鯨魚溝通的聲音,在在都顯示著哀戚的氣氛。

不過在最後的結局,也就是連結官方網站裡面的音樂,那海風、戰鼓聲、男性族人的吆喝聲、女性合聲等等,除了增添毛利文化的臨場感外,鯨魚的自然聲音,都是電影原聲帶後來也賣的不錯的原因。

再談電影的場景,紐西蘭我們也直接聯想到「魔戒」的場景,這片子拍攝的地點是紐西蘭的旺格拉,緊鄰海灣的平房,一邊是海,一邊是寬闊的草原和綠地,透過電影,把我們帶到一個毛利人生命的起源地,到一個洗滌塵世沒有煩憂的地方,可以看到那巨大鯨魚海底泅遊的身影,這倒是哀傷的氣氛外,另有的收穫。

電影是世界語言,我們在電影裡面開拓了視野,也看到另外一個國家的原住民文化,毛利人他們碰鼻子表示友好,吐舌頭表示威嚇,他們尊崇戰士,戰舞是傳統的驕傲。

電影裡有一幕,那鎮上的集會禮堂,屋頂側面有個「騎鯨人」木雕豎立,黑色紋飾的紅色人像,騎乘在灰色鯨背上,是毛利文化的傳統風格,呼應著祖先的傳說,他們把騎鯨者視為至高無上的象徵,所以「鯨騎士」這中文譯名,切中要點!

最後的小女孩騎在鯨背,然後放開雙手回歸大海,那種人與大海合而為一的感覺,也是美麗的一幕,這段足以讓您滴下兩行淚、感動的地方!

我想,鯨騎士整部片,小女孩的演技是最值得推薦的地方,她那不服傳統的枷鎖,認為女孩子也可以辦到的勇敢追夢精神,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