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Q&A】(29) 解決問題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背景充電室

【氣候變遷Q&A】(29) 解決問題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2012年04月05日
本報2012年4月5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節錄自衛報報導。攝影: Cris Bouroncle/AFP/Getty Images。在一場國際氣候公約的會議中,畫面中的男子,正注視著螢幕上顯示的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那麼,解決氣候問題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談:

溫度目標

最終,溫度升高是最重要的議題,因為暖化是造成所有其他氣候變遷問題的元兇。

何謂「安全的」升溫範圍,目前並沒有定論,但是希望能夠降低風險達到可接受的範圍,並努力減少突破氣候系統「臨界點」(tipping points)的機會。目前,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已經簽署了限制升溫不超過2℃的目標。本文所談的比較基準,是指相較於工業革命前的溫度。

然而,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接受這個目標。像是最先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例如低海拔的海島國家可能受到升高海平面危及,就要求應該將升溫限制為不超過1.5℃。最新的科學論文也指出,若接受溫度上升到2℃就可能造成災難降臨。

另一方面,許多科學家認為要達到限制升溫不超過2℃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現今地球已經升溫超過0.7℃。科學家預測,即使我們馬上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零排放,仍然會再升高0.6℃,也就是一共會升高1.3℃。

溫室氣體濃度目標

人類並不是直接改變地球的溫度,而是藉由影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為了達到限制溫度上升的目標,我們必須有效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使得溫室氣體達到適當的濃度。

雖然目前對於解決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濃度沒有一致定見,穩定所有的溫室氣體濃度在450ppm CO2e (二氧化碳當量),是最常見的公認目標。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最新報告,若達到此目標,就有50%的機率可以將升溫控制在不超過2℃。若大於450ppm CO2e 濃度,避免升溫超過2℃的機率就會下滑,反之,機率則會提高。

另一個普遍接受的目標是穩定 CO2(不包含其他溫室氣體)濃度在350ppm 。現在CO2的濃度是390ppm,而且逐年上升。除了迅速減少排放量到零以外,還需要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根據英國氣候辦公室,如果能達到此目標,全球平均溫度就能夠達到只比工業革命前升溫約1.5℃。不過,這個情境仍要看其他種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變化而定。

排放量目標

解決氣候變遷的排放量目標,可以用相對的排放減量來表示。舉例來說,在2050年之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1990年的50%。

這樣的目標可以多種方式來達到。其一,穩定維持溫室氣體排放不變,直到2040年代,接下來再大幅度減少排放量,不過這樣一來就意味著總共有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內、升溫幅度也越大。相對來說,若即刻採取減量措施,並且持平維持直到2050年,情況會更好。

較上述設定相對的減量目標更為明確的方式是「排放量軌跡」(emissions trajectory),明確定義出每年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通常訂定排放量軌跡的方式為,選定一個排放量為達到峰值的年度,以及決定接下來每年排放量下降的速率。科學家們已經檢視了許多排放量軌跡,每一個涵括特定範圍的溫室氣體濃度,同時決定了溫度上升的範圍。

根據英國氣候辦公室研究,全球須在2016年前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接下來每年的減量速率為4%,如此一來才有50%機率能夠成功避免升溫超過2℃。為了更可能成功地避免升溫2℃,我們必須更快達到排放量峰值,以及/或是在達到峰值後更快速減少排放量。

現今並沒有國際間一致同意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峰值目標(下降速率亦然)。2010年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上提出的《丹麥草案》(Danish Text),擬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峰值應不晚於2020年,並且在2050年前減少50%排放。但是,這份草案並未生效,至今仍然尚未浮現全球的一致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