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說:恐龍屁引發遠古溫室效應?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有此一說:恐龍屁引發遠古溫室效應?

2012年05月10日
摘錄自2012年5月9日新頭殼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科學家研究發現,蜥腳類恐龍胃脹氣與打嗝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甲烷),可能是數千萬年前引發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因素。儘管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為二氧化碳,但甲烷的吸熱能力卻高出二氧化碳20多倍。

蜥腳類恐龍的特徵為頭小、體形巨大,以及有條細長的脖子與長尾巴。中等體型的蜥腳類恐龍,如古中生代(Mesozoic Era)的迷惑龍,平均體重可達4萬4,000磅。

就像許多現代食草類動物一樣,科學家認為草食性恐龍是溫室氣體的主要製造來源。
英國科學家在本週二(8日)出版的《當代生物》(“Current Biology”) 期刊指出,一群食草類恐龍打嗝放屁釋放出來的溫室氣體量,相當於今日自然界與人類製造出來的溫室效應氣體的總排放量。蜥腳類恐龍放出來的甲烷,也遠超過由現代畜牧業的牛、羊與其他反芻動物排放出的總量。

每年全球牛隻排出的甲烷達5,500萬至1億1,000萬噸。牛隻引發的溫室效應問題,激發了英國生態學家韋金森(David Wilkinson)進一步思考草食性恐龍帶來的氣候變遷效應:當恐龍數量越多,排至大氣中的甲烷氣體也就越多。

研究團隊得出之結論指出,草食性恐龍每年相當於排出約5億7,200萬噸甲烷,排放量較現代牛隻與其他反芻動物的總排量高出5倍以上。全球各地現今從動物與人類活動,如燃燒天然氣與掩埋場的垃圾,每年生產出來的溫室氣體約有5億5,000萬至6億6,000萬噸。

韋金森的研究團隊並非第一個懷疑地球古代巨獸是造成氣候變遷的部分因素。2010年《自然地理科學》期刊刊登之一項研究報告即指出,當美洲地區之原生巨型動物如長毛象、巨型地懶滅種時,大氣中的甲烷含量也快速下降。人類約在同一時間抵達美洲。

現代畜牧產規模業龐大,動物排氣帶來的溫室效應隱憂,曾經促使南半球的紐西蘭政府在2003年有意開徵所謂的「動物放屁稅」,進而引來農民不滿,帶著牛隻和牽引車到國會示威抗議。

有關恐龍滅絕論的說法眾說紛紜,其中一種叫作便秘論,亦即食草類恐龍的食物以蘇鐵、羊齒等植物為主,後来這類植物滅绝,所以恐龍們不得不改食桑樹等植物,造成便秘,食而不化而死亡。如今科學家提出放屁論對環境的影響,則再添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