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02日
摘錄自1997年12月2日中國時報京都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關係廿一世紀地球生存環境的京都國際環保會議1日開幕,協商如何減少溫室效應氣體。在與會各國瀰漫歧見的氣氛下,美國首次軟化立場,不反對訂定不同標準的減少溫室效應排放值,美國對削減目標讓步的程度是會議成功的焦點。
會議正式名為「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屆締約國大會」。日本外務大臣小淵惠三在開幕中說,「除非人類自現在開始努力,否則我們無法交給下一代一個美麗的地球。」
目前各國分歧點包括減低多少溫室效應排放量、應限制那些廢氣排放,及美國堅持開發中國家應負擔部份責任。是否對先進國家課以有法定拘束力的削減目標義務,以及是否對發展中國家課以削減目標為京都會議最大焦點。
有關溫室效果氣體之削減,歐盟提案2010年時較90年減少15%,日本建議削減5%,而美國則為以90年為安定化水準的零削減,差距很大。最近亞洲金融危機連連的情況,冀望中國和印度同意代價高昂的減低工廠和汽車排放二氧化碳可能更加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