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重要
全球表面的水有97%在海洋;兩極冰原及高山冰川佔2%,其餘不到1%的水就是我們所能使用的淡水。而這有限的淡水,有95%是地下水,由此可見地下水在水資源裡的重要性。
地下水是從那裡來的呢?一般而言,雨水、河及湖的水會滲到土壤中,在地下形成飽和層,這個飽和層所含的水就是地下水。
台灣在2000年總用水量為178億噸,其中地表水只能提供121億噸,取自地下水的有57億噸,佔了總用水量的32%。地下水的使用以灌溉用水消耗最多佔45%、養殖佔32%、工業佔14%、民生佔9%。以區域來說,中部地區約佔地下水消耗量的四成,南部地區約佔五成。
地層下陷與海水入侵
地下水對台灣水資源的貢獻非常大,但是地下水長期超量使用卻是台灣很嚴重的潛在危機。自1980年起,臺灣地下水的使用量年年超過自然補注量。地下水資源長期透支下來,造成了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地下水質惡化等問題。
地層下陷導因於超抽地下水,台灣地層下陷區域除了臺北盆地以外,其餘均是位於沿海地區。臺灣地區迄2000年底地層下陷總面積達2,403平方公里,其中以雲林地區的880平方公里最廣,而累積最大下陷量則以屏東沿海塭豐地區的3.12公尺為最高。
臺灣沿海地下水位下降快速地區,如宜蘭頭城、臺南土城、高雄彌陀、屏東東港、枋寮等,都已經受到海水入侵的影響。以屏東平原為例,林邊、東港、崎鋒等地區之地下水均已嚴重鹹化。迄1999年,海水向深層地下水層侵入最遠約9公里,受影響的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因海水入侵而損失的寶貴地下水資源估計超過30億噸。
水質惡化
除了地下水的水量不斷減少外,地下水的水質也亮起紅燈。臺灣每年產生約31億立方公尺的農、工、民生廢水,除少數部分經過廢水處理或由放流管排入海洋外,其餘都直接排入河川,這些污染物進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根據環保署1999年的報告,台灣約有四成的地下水不能飲用,有8%不能作為灌溉用,可見問題的嚴重。
地下水的污染源,包括:(1)工業:含毒性有機化合物、重金屬廢水;(2)民生:家庭廚餘及化糞池污水,垃圾掩埋場污水,醫院排放的感染性污水;(3)農業:含農藥、化學肥料的灌溉水及富含有機物、抗生素及細菌的畜牧排放水;(4)其它:油管、油槽、化學儲存槽外洩。這些污染源都是與我們日常的活動息息相關,也表示我們每個人都對地下水質的惡化負責任。
以行動來愛護台灣的地下水資源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一旦地下水被污染,不只是地下水的衛生安全堪慮、自然生態遭受破壞、人體健康受到威脅,更阻礙國家經濟、社會、工業的發展,其損失是難以衡量的。例如1994年被揭發的桃園RCA廠的有機污染案,經過4年的整治,耗資數億元,負責的美商奇異公司最終還是宣佈放棄,顯示地下水污染整治的困難。因此事前的防範遠比污染後再補救要來得重要。
如今臺灣的地下水資源由於長時期的過度汲取及不當管理,已顯露非常嚴重的危機。我們必須立即採取有效的行動來愛護台灣的地下水資源,恢復地下水的健康,這是我們大家責無旁貸的任務!(200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