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百害一利 減少颶風頻率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空污百害一利 減少颶風頻率

2013年06月24日
摘錄自2013年6月24日法新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研究報告24日表示,空氣污染程度較嚴重,反而使北大西洋於20世紀大部分時候,發生颶風及熱帶風暴的頻率降低。

人類對天候系統的影響又添一樁,這項調查發現,這些強烈風暴和氣溶膠間的關連。氣溶膠是氣體中懸浮微粒的科學名詞。氣溶膠可能因火山灰、雲或霧自然產生,但也可能是人為,如因燒煤或油產生的煤煙顆粒。這項研究將重點放在北美和歐洲,主要因燃燒化石燃料而產生的微粒。

英國氣象局(UK Met Office)的研究人員打造涵蓋1860至2050年的天候模擬。他們發現,在北大西洋地區人造氣溶膠排放增加期間,熱帶風暴發生頻率少很多。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布斯(Ben Booth)表示:「研究發現上世紀大部分期間,人為排放(特別是氣溶膠)增加,降低颶風活動。」、「人類排放氣溶膠的冷卻效應,可能較我們先前所認為,對區域氣候的影響更大。」

研究發現,相反地,自1980年代所採取解決污染,增進空氣品質的措施,降低氣溶膠排放,卻反而增加颶風活動。「過去20年來清除工業氣溶膠,對人類健康有益,也和自1980年代乾旱的非洲沙赫爾沙漠(Sahel)恢復降雨有關,但恐也導致大西洋颶風活動加劇。」

研究報告作者表示,這項研究首度證實氣溶膠和大西洋熱帶風暴間的關聯性。「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e)期刊刊出這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