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對抗空汙 煤炭控管拉鋸戰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華北對抗空汙 煤炭控管拉鋸戰

2013年08月15日
作者:王建坤、王秀強、徐楠

灰霾壓頂,對嚴控煤炭消費量和高耗能產業,北京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決心。而在鄰近的地方政府看來,大幅削減能耗的計劃顯得激進。

中國運煤港─秦皇島港,圖片由綠色和平提供。

惡劣的空氣質量,正讓中國政府面臨巨大壓力。2013年6月,一位地方環保廳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一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的實施細則正在製定之中,涵蓋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和內蒙古六省市,中央政府將對其未來五年PM2.5的年均濃度下降幅度提出具體要求,明確各地控制煤炭消費的具體計劃。這一幅度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是2012年底剛剛制定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設定目標的幾倍。

面對這一要求,北京顯示出信心。而在接到2017年淨削減1億噸煤耗的目標之後,河北省政府向環保部提出商榷,懇請將目標降低到折合3500萬噸原煤。

圍繞控煤目標,一場中央和地方的拉鋸博弈,正在展開。

北京的自信

「省會城市的PM2.5年均濃度的削減幅度,往往比全省高出5%-10%。」一位熟悉環保部的專家說。

「在實施細則的討論過程中,國家希望北京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減少1000萬噸,也就是說達到1300萬噸左右,但北京提出自己可以努力將煤炭總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下。」上述環保專家對記者介紹。

北京市在2011年就提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2012年又提出將「十二五」煤炭總量由此前確定的2000萬噸,進一步削減至1500萬噸。

北京敢於提出更高的控煤目標,是有自信的。四條陝京天然氣管道,確保北京人用上了來自西北的天然氣,解決能源供應和冬季供暖。北京也是全國機動車排放和燃油清潔性標準最高的城市之一。歷經多年努力,北京已經遷出了原有的主要高耗能產業、基本完成了天然氣替代燃煤發電,然而憑藉這些,既無法克服不斷激增的機動車排放,也不能在華北這個空氣質量重災區中獨善其身,在2013年初,依然陷入嚴重灰霾。

正是因為已經意識到:靠相互割裂的行政區劃,大氣污染問題無法得到有效根治,本輪壓縮煤炭能耗的力度,才如此明確地集中施加給華北各省市。

「鄰居」的討價還價

但北京的「鄰居」,有與首都截然不同的苦衷。

環保部就大氣污染防治計劃草案向河北省徵求意見,提出的目標是到2017年底,煤炭消費量比2010年淨削減1億噸(原煤)。

根據河北經濟統計年鑑數據,2010年當地煤炭消費折合原煤3.5億噸。在此基礎上縮減1億噸,意味著河北煤炭消費量要回到2005年以前的水平(約合2.56億噸)。

然而在2012年,河北已經消耗了3.89億噸的煤炭,逼近4億噸大關。 河北省政府專門向環保部門發函:提出考慮到河北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懇請將淨削減煤炭消費量調整為2500萬噸標煤,折合3500萬噸原煤,也就是將2017年的煤炭消費量控制目標定在3.15億噸左右。

較之此前河北省環保廳編制的《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目前這個「討價還價」條件,已經更為進取。上述實施方案給出的2017年削減目標是3.49億噸左右。 就產業結構而言,北京的第三產業在2012年占到了全年GDP的76.4%。而一出北京城,華北城鄉隨處可見的,是典型的工業化中期景象:五金、機修、土建、冶煉俯拾皆是,支撐著各級地方經濟,也支撐著就業。

河北是中國的鋼鐵大省,鐵礦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二位。21世紀初以來,生鐵、鋼產量及經濟指標連年位居全國首位,多年保持了超過30%的增速。鋼鐵產業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除了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曾短期居於15%以下,其後一路上揚,整個產業鏈產值佔河北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早在2003年,河北省鋼鐵產業直接就業人數就超過30萬,整個產業鏈就業人數超過100萬。

河北省的支柱產業,一直是鋼鐵、紡織、電力等重型工業。近十年來,煤炭消費量佔其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一直在90%左右。同一時期,中國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平均高達0.7左右,大量耗煤成為必然。

所以,在2013年5月環保部發布的全國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成績單」上,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低於全國32.7個百分點,重度污染以上天次高於全國6.5個百分點,絲毫不奇怪。

2013年3月,環保部發現河北省60%的運行企業存在環保問題,80%的企業生產廢水違規排放。與北京緊鄰的文安縣兩公司成為處罰典型。隨後,文安縣縣長被免職,文安縣所在的廊坊市發改委主任等人被予以處分。

《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提出:用5到8年時間,將鋼鐵產能從目前的2.86億噸壓減到2億噸。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曾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消減1億噸左右的鋼鐵產量,這部分銀行貸款就有2900億,再加上就業問題,可能政府補貼成本太大。「現在要求大氣質量好轉難度大,可能2020年後好一點。」駱建華說。

根據目前為止的公開報導,中央政府對天津提出的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是2012年基礎上減少1000萬噸,山東的2017年削減目標是2012年基礎上的2000萬噸,這意味著屆時山東省總煤耗要比原規劃減少8000萬噸。 可以確知的是:每一個數字的壓縮,都將伴隨著艱難的博弈和拉鋸,儘管空氣保衛戰已將華北逼上不歸路。

環保部原總工程師楊朝飛認為,現在各級政府和公眾越來越重視和支持大氣污染治理了,這是一件好事情。可他最擔心的是,「一旦加大環保的監管力度,依然採用傳統的做法,關閉的企業太多,就會加大社會代價。」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原標題:燃煤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