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保護海豚? | 環境資訊中心
廖鴻基

為什麼保護海豚?

2002年06月14日
作者:廖鴻基

海洋種子營戶外課第二天,課程安排搭船到海上拜訪海豚。回港後我們一起逛魚市,拍賣場地板上躺著剛從漁船搬上來的數十條體形如海豚大小的鯊魚。學員們興沖沖詢問場子裡忙碌的漁人:「這些是什麼鯊?」、「怎麼抓到的?」

下午室內課,講師問:「如果今天早上躺在魚市的是一群海豚,我們的感覺會有什麼不同?」

這問題表面看起來簡單,答案也相當明白,但教室裡一片靜默沒人回答。同樣是海洋生命,同樣大小,為何只是名字不同,我們的感覺差別如此之大?這個問題其實問得相當嚴肅——我們為什麼保護某種特定動物?

我們為什麼保護海豚?

牠們是可愛的動物?牠們是受歡迎的動物明星?牠們是有靈性的海洋哺乳動物?牠們是受國際保護的動物,我們便跟著流行跟著風潮去保護?

當我們面對漁民朋友的質疑——只保護海豚是沒道理的,海豚受到保護越來越多,吃掉的魚也越來越多,叫捕魚維生的我們怎麼生活下去?海豚作損我們的漁具、漁獲,你們不保護漁民而去保護畜生,道理何在?——如果我們並不真切明白為什麼保護海豚,海豚再怎麼可愛我們也沒有理由勸阻漁民繼續獵殺海豚。

海洋種子營的課程繼續談到捕鯨史。講師說,台灣的捕鯨源自日本捕鯨技術的引進;台灣捕鯨的結束是受到美國保育團體的壓力;之後的沙港殺海豚事件,台灣也是受到國際保育壓力而將鯨豚列名為保護動物名單。對大型鯨的殺戮來自國外,獵捕的結束也來自國外,鯨豚成為保育動物的壓力更是來自國外。我們對台灣海域鯨豚保育的自主意識在哪裡?

海洋種子營最後一節課安排座談,主題是「鯨豚保育vs.漁業資源」,參與座談的有官方、漁人及學術代表,分別就各自立場發表論點。

這樣一個以生態、環境教育為目的所舉辦的營隊,並不難將「保護海豚」成為營隊宣示性的、口號式的、標語式的結論,顯然主辦單位並不這麼做,主辦單位希望座談會必須有所爭論,有所思辨,我們才有可能經由討論明白為什麼要保護海豚。

討論自然而然會從海洋生態、海洋資源面切入。台灣沿海因環境污染及過漁現象使得漁業資源快速枯竭是一個事實,同屬海洋生態系一環的海豚應是直接的受害者,漁業資源匱乏,海豚在食物減少下,不可能如漁民朋友所指稱的「海豚因為受保護而越來越多」。人類和海豚是處於競爭漁業資源的對立立場,責怪對方、獵殺對方而放任漁業資源繼續衰竭並不能解決捕不到魚的窘境。況且,使得我們沿海漁業資源枯竭的兩大主因顯然來自於人類。

為什麼保護海豚?

因為保護海豚就必須保護海洋資源,關心海豚生態即是關心我們的海洋環境。不只海豚,我們對任何海洋生物不當或過度的採捕都得進一步關切。(本文原刊載於2002.6.1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