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種回部落 泰雅女孩找到《好久不見德拉奇》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把自己種回部落 泰雅女孩找到《好久不見德拉奇》

2013年11月21日
作者:賴品瑀

好久不見德拉奇dvd封面設計,莎韻西孟提供德拉奇,即為泰雅族語的小米。堅持傳統的老婦人Yaki Yabon(雅鳳奶奶)親手將小米種下到收成的一年,泰雅族女孩莎韻西孟(Sayun Simung)藉著拍紀錄片的計畫回到自己的部落。看著Yaki將種子播下、等待發芽、間拔小米苗、驅趕小鳥、結實收成的過程,也看著莎韻生硬的講著族語,紀錄著族人間的親情,更紀錄著把自己種回部落的腳步。

莎韻西孟出身在梨山至武陵農場之間的環山部落,Sqoyaw這個美麗名字,便是環山部落泰雅族語名。在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大雪山等3000公尺以上的山岳包圍環繞下,環山部落位於海拔1660公尺的山谷中。

但這遺世的美麗部落,在族人選擇種植水蜜桃、梨子、蜜蘋果等高經濟果樹後,小米卻漸漸成為「好久不見」的作物了。同樣的,面臨當地只有國小、國中,一批一批的孩子下山讀書之後,在相思之苦中,也漸漸遠離了部落。

莎韻便是下山讀了高中、大學的孩子之一,畢業後隨即投入了文字記者工作之後,曾任原民台、年代電視台記者、原住民青少年專欄寫作等…但就如同時擁有漢名與族名兩個名字,縱使再奮力工作,許多的衝突與不習慣的心情一直都存在。當莎韻參與公視紀錄片《司馬庫斯》的製作時,「回家吧」這幾個字不斷出現在莎韻的心頭。

莎韻帶著攝影機回部落,藉著紀錄片的拍攝,莎韻挑選了三個部落族人的家庭,Yaki Yabon的子女就如同許多中生代的族人在山下打拼,「我不怕寂寞,只是還是很想他們。」在老人家快速凋零的狀況下,Yaki Yabon還是堅持著親手種植小米。而中生代的惠娟與詹姆士兩個家庭,則陸續把孩子送下山唸書,面對與子女分離之苦外,忙於管理果樹等家計外,也對於傳統文化的流逝有些無能為力。

「小米跟我們泰雅族很像,很團結、緊密的在一起,但要是分開了又可以堅韌。」莎韻選擇以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小米來談,部落族人的「家」以及「傳統文化」,正在怎麼跟現實社會不斷相互拉扯。透過栽種、烹煮、餐桌上的交流,片中小米不只象徵著生命的延續,也代表著家族情感的傳承。

「如果再年輕一次,我想要把這片父母留給我的土地,全部種滿小米。」在紀錄片中,Yaki Yabon緩緩說著。其實十幾年前,和大多的族人一樣,Yaki Yabon也曾放棄種植小米,但從小跟著父母種植的記憶,還是深深的在她心裡。2年前,用自己留了十幾年的種子混合著司馬庫斯部落送的新種子,Yaki Yabon再次將小米播入土中。

雅鳳奶奶

環山部落當年跟著開墾梨山的政策,而開始種植水梨、水蜜桃與蜜蘋果等高經濟作物,雖然當時讓他們成為幾乎人人是百萬富翁的部落,但鏡頭轉向兩個中年人的家庭,惠娟與詹姆士以種植高經濟作物水梨賺取貨幣,也支付小孩「下山讀書」。「我穿他們的衣服、睡他們的房間,我好想他們。」紀錄片拍攝時間跨過夏季,不但看著中生代在果園忙碌的套袋、收成、裝箱出貨等工作,也看到一批國中生畢業後下山求學至於畢業後還會不會回來呢?沒有孩子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在部落的生活中,其實還是會用到小米,在除了Yaki Yabon,沒有人種植的狀況下,便只好去雜貨店買了。「也許這些小米是從美國來的?」面對這些用塑膠袋一包一包裝著的小米,莎韻猜測著。

小米片末,看到惠娟帶著她親手做的醃肉前往拜訪Yaki Yabon,向她討了一些小米,並約定今後要向Yaki Yabon學習種小米。「在讓上天接走之前,我還能傳承,終於有人要學了。」Yaki Yabon笑了。「不會說族語,可憐呀!」在一片笑聲中,莎韻也用著生硬的族語試著對話,「Yaki,以後我每個星期都來找你學族語好嗎?」

正如小米在許多原住民的心中,代表著豐收、團圓,在《好久不見德拉奇》這部片中,我們看到了一位泰雅女孩將自己種回部落,而且隨著影片感動人心,更多青年也更想順著自己心裡那個聲音,真誠的打算回部落的計畫。

【相關文章】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