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揚塵量 高市環局啟動夜間洗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降低揚塵量 高市環局啟動夜間洗街

2013年12月04日
摘錄自2013年12月2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冬天東北季風期間,高雄地區的懸浮微粒濃度經常偏高,1日監測,全台懸浮微粒濃度最高的10個站,高雄佔了3個;市府已啟動夜間洗街,呼籲患有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民眾,出門最好戴口罩。

高雄雖未列為PM2.5警戒區域,但懸浮微粒濃度(PM10)仍居高不下,根據環保署1日的監測,全台PM10最高的10個站,高雄左營、前金、楠梓3個站入榜,與台南市並列最多縣市,幸好指標PSI值都僅70左右,離100的空氣不良還有一段距離。

高市環保局解釋,每年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期間,高雄地區受大氣擴散條件不良影響,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導致懸浮微粒濃度偏高。

為因應冬季懸浮微粒濃度偏高而影響空氣品質,環保局已啟動各項空氣污染管制措施,包括加強街道揚塵洗街、營建工地污染管制、露天燃燒稽查等工作,並藉由即時監視空氣中落塵量及總懸浮微粒現況,即時掌握空氣品質。

環保局空噪科表示,今年針對40條道路進行洗街前後的道路塵土量採樣分析,以評估街道揚塵的洗街效率,結果街塵負荷量由洗街前的10.55g/m2(克/米平方),大幅降為2.63,有效減少75%的街塵負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