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天竺鼠】「狄波」的真相與假相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我們不是天竺鼠】「狄波」的真相與假相

1983年09月01日
作者:楊憲宏

現況

狄波在臺灣是否能用作避孕藥?目前尚無定論。雖然去年8月,行政院通過的「加強推行臺灣地區4年計畫」把狄波排入家庭計畫的有關調查中,可是由於社會一般對狄波仍存疑慮,衛生當局目前趨於保守,不願主張推廣這個引人爭議的避孕藥。

由於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自1978年禁止狄波在美國境內被用來避孕,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開發總署(USAID),卻贊成第三世界國家使用狄波。這種不同標準的「利益平衡考慮」很快就被導入政治、人權的矛盾紛爭裏,「美國國家婦女健康工作網」更一再利用這種矛盾向美國以外的國家寄發警告函。狄波的爭論,事實上已不單純是從醫學觀點上辯論它是否致癌或有副作用。1980年9月美國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對國際經濟政策與貿易舉辦一次「有毒物品輸出」聽證會,即把狄波列為單獨的聽證項目,可見狄波問題實不單純。

2年前,國內也曾因為衛生署長許子秋提議推廣狄波,而開過一陣風暴。許子秋今年曾在私下場合表示過:「我當時離臺太久,剛回國,不知道國內情況,一下說要推廣狄波,是嫌倉促了些。」在輿情反對狄波最烈的那段時間,許子秋曾經接獲政府有關科技指導當局的一封信,請他在美國FDA對狄波有所定奪之前,不要作任何決定。

從此衛生署絕口不再談狄波,甚至對其挑戰性的文章或報導,也不做反應。

2年來,狄波雖不多見報,但事實上,爭論的因果仍在。最近,美國國會又對狄波的致癌性舉行再次聽證,衛生署內部彼重視這次聽證的結果。對臺灣而言,如果美國決定開禁,可以去除大部分疑慮,如加上1984年將完成的世衛組織泰國清邁狄波試用研究,那麼狄波在此地將有相當的說服力。可是,製造狄波的普強公司,最近向衛生單位主管透露,他們得自南部開業醫師,地區性使用狄波為婦女避孕的經驗,使用狄波人的情況「並不理想」,普強公司對在臺灣推廣他們的產品,目前興趣不大。


不再是單純的醫學辯論

衛生署目前有一筆專款是留做購買狄波用的。但是,從基層衛生單位的反應看來,由基層推廣狄波並沒有什麼動靜;例是,一種植於皮下的6個月長效避孕藥「諾普蘭」,較為地方公衛護士「熟知」。

目前的情形是假如美國FDA對狄波不做任何決定,狄波在臺灣地區將不可能使用。

狄波風暴最引人關心的問題,當然是它可不可以用於避孕?但是,由於使用狄波是出於自由意願而非強迫,它的社會衝擊性並不太大,反而是它的背景意義,頗惹批評人士不快。多年來,歐美國家的多國公司在開發中國家設廠、傾銷在他們國內不被認可的物品,爭議層次已牽涉到整個外交、人權等的辯論。狄波剛好是這個課題的代表,它不但在美國以外的國家遭受攻擊,即便在美國境內也不時出現批評,反對者常以狄波為題評論美國對外政策。加州柏克來大學學生報「每日加州人」1983年初更以黑色鈷鏤頭為標記,大力譴責狄波。

美國民主社會,所有的訴求都可能經過利益團體向國會加壓力而獲得解決,狄波事件很可能也捲入這種說客壓力的紛爭。1982年科學雜誌便指出,全世界口服避孕藥,每年大約做了7億美元的生意,假如FDA通過狄波可在美國境內用來避孕,相信將有極多數的口服避孕藥的使用人轉用狄波,口服避孕藥製造商,可能基於私利而不願看見狄波上市。

狄波就是這麼一個「內容」複雜的藥,任何政府要對它做成決定都是不容易的事。臺灣2年前首度遭遇這個問題時,衛生單位的表現不佳,在處理、去除大家疑慮方面能力脆弱,在辯論陳訴方面也嫌經驗不足。狄波讓關心社會的人看見,臺灣地區民眾對於切身有關的問題,已有相當程度參與討論的意願。從正面意義看,主管衛生事務的官員應該欣慰,因為他們的所做所為,並非全不受注目,他們並不寂寞。從負面的意義看,像狄波一樣,困難度高,做決定必須面臨壓力痛苦的課題,今後勢必不斷出現,以目前衛生單位的能力,是否足以應付?假如經常必需透過輿論衝擊來打開解決問題之門,而衛生單位又未必能適時提現釋疑的能力,長期下來,公信力勢必蕩然無存。基此,以下本文將檢討2年以來狄波事件的報導,分析衛生單位的反應能力,做為今後應變的參考,並藉以提供關心人士一次思考的機會。


回 溯

1967年,普強公司向美國FDA申請狄波在美國境內做為一種注射避孕劑的市售執照。狄波當時很受注意,因為打一針可以避孕3個月教許多人感興趣,不但使用方便,效果也很良好。

但是,1970年以後,有關狄波使用安全的爭論愈來愈受重視,普強公司所資助的一項7年實驗,16頭小獵犬使用狄波,有2頭得了惡性乳癌。反對狄波的人認為,這項研究很有意義,但大部分的學者都同意,小獵犬是一種有高傾向得乳癌的動物,因為實驗並不很洽當,狄波致癌,無法定論。

1973年,美國FDA同意狄波用於少數婦女──那些無法使用他種避孕法而又需要避孕的婦女。但6個月後國會聽證會中有人提出了狄波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的疑慮,FDA收回同意。

1975年FDA的參謀委員會再度建議,讓少數婦女使用狄波。

1978年,普強公佈了一項10年研究,內容對狄波十分不利。使用狄波的52頭恆猴中有2頭得了子宮內膜癌,多數學者認為癌變與狄波有關。普強公司與世界衛生組織解釋,恆河猴的子宮內膜癌與人類的子宮內膜癌,病理轉變不一樣;而且恆河猴與人對狄波的感受性也不相同。

FDA當年的局長唐納甘迺迪接獲這項報告後,決定停止狄波在美境內用來避孕。FDA的裁奪馬上影響了埃及、韓國、約旦、葉門、中華民國的狄波使用決定,這5個國家收回意使用的執照。

1980年,由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向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要求供應狄波,而國際開發總署又受制於FDA末同意的藥,不得供應第三世界國家的法律規定。國際開發總署成立了特別委員會,由一群人口問題專家組成,結論建議國際開發總署應該考慮狄波的特殊效果,網開一面,供應狄波給第三世界國家。可是國際開發總署仍有許多顧忌,一直未對這項建議採取行動。


關心人,或關心人口

1980年8月「美國國家婦女健康工作網」請了一位劍橋大學進修過社會人類學的衛生政策分析家史蒂芬閔金寫一篇「狄波的批判」,散發給80餘個發展中與未開發國家的衛生主管,力陳狄波之害。

1980年9月閔金出席「危險物品輸出」國會聽證中說:「各位委員應該同意,狄波在第三世界的使用,將造成美國政府與美國外交策政的大災難。」

他的理由是:「美國政府向接受美援的國家施加壓力,把使用長效性避孕藥作為繼續援助的先決條件。1973年FDA差一點就准許狄波在美國使用,理由是狄波口『使用效果獨一無二』,顯示食品藥物管理局,准許使用藥物的主要考慮是以馬爾斯人口論作為基礎的。…國際開發總署正企圖大幅輸出狄波,在國際開發總署與其他國際性組織所認定的優先次序下,他們對兒童婦女健康安全的關心顯然遠低於他們對於控制人口的興趣。即使在發現恆河猴使用狄波致子宮內膜癌之後,國際開發總署、世衛組織與國際計畫親子關係組織仍向美國FDA加壓,要求同意使用狄波,這種政治取向、男性至上的作法,也許還有藥廠對決策當局施以不正當的壓力。」

1981年4月,狄波正式在臺灣地區的大眾媒介上出現。「打一針避孕3個月,隱含多種危險,衛生署表示此藥嚴禁用於避孕」這是民生報在接獲南部讀者申訴,有婦產科開業醫師向他們推廣這種打針避孕後的反應。

1981年6月,衛生署長許子秋宣稱要引入「狄波」──打一針避孕3個月的針劑做為避孕新選擇。

由於衛生署藥政處的狄波檔案,明列狄波只能用於子宮內膜癌與腎臟癌的輔助治療,沒有用為避孕的許可,使許子秋的宣布頗受攻擊。

1982年8月,行政院通過「加強推行臺灣地區家庭計畫4年計畫」,把狄波列入重點處理。


餘波

今年年初,在臺北舉行的「人口與家庭計畫國際研討會」,行政院長孫運璿曾在會中表示:「自1954年起,我國開始推動家庭計畫,當時的人口自然增加率是36.4‰,由於家計成功,自1971年,人口自然增加率為20.8‰。但自此之後,人口自然增加率並未有效下降,1976年由於民眾相信龍年是幸運年,因而人口自然增加率又回升至21.2‰,政府有鑑於這項嚴重情況,決心大力推廣家庭計畫,並釐訂人口政策,其目標是希望至1989年的人口自然增加率,降至12.5‰以下。」

在孫院長的談話之後,行政院科技顧問賓納德博士表示,要達到人口自然增加率在12.5‰以下的目標,還須要經由「各種有效的、更新的方法去努力。」

從孫院長與賓納德博士的談話中,不難看出,決策層次對於臺灣地區的人口壓力已有相當的警覺。臺灣3萬6000平方公里,有1800萬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超過500人。假如把中央山脈無人居住的山地扣除,臺灣地區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達2000人。

從基層家庭計畫工作人員的反應,也可看出,自1978年以來,家庭計畫已進入了「平臺期」瓶頸,連年人口自然增加率降不下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目前,家庭計畫組織雖無明確資料指出問題所在,但許多關心人口問題的工作人員都指出,只要識字的民眾,目前都已有家庭計畫的觀念,目前的家計方法也都需要民眾接受過相當教育才能配合,受教育不多的民眾似乎比較缺乏家庭計畫的觀念。

狄波與別的遵孕方法,有一個基本的不同點。傳統的運孕方法,不管是樂普、保險套、避孕藥、銅T、銅七……,使用時的取決是使用人本身,也就是說推行的人除了介紹說服之外,無法確證使用人一定「做到」。但狄波不同,一旦使用人同意使用之後,家計人員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包括約診或家庭訪視來追蹤注射。狄波的使用,會使推行人員感覺,使用率、有效率的成敗,相對的更取決於推行人員自己。這種感覺在偏遠、低階層地區的工作人員,可能更能切身體會。

「狄波」在臺灣面臨家計瓶頸時介入,很敏感的被認為,目的在於改善低社會居民高增不下的人口自然增加率。衛生署長許子秋曾正面否認這個說法,他認為「城市居民是中國人,鄉下居民及山地居民也是中國人,如果有差別待遇,會讓人誤解。」


從辯論中成熟

臺灣地區的家庭計畫組織,對於人口問題的研究,大都是將不同教育程度、經濟程度的民眾調查資料混合計算的,事實上,將不同階層的民眾分項計算是相當有必要的,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家庭計畫推廣,那些階層的民眾已達到標準,那些階層的民眾離標準最遠。可惜,從家庭計畫組織所公布的資料上,從未看見這方面的處理。

狄波將來若可以在臺灣用來避孕,對於人口自然增加率將會有怎樣的「衝擊」?衛生主管單位似乎也應做一番先期預估,畢竟,狄波也是一項投資。過去狄波風暴在臺灣的爭論重點,傾向於相互誤解多於理性探討。從閔金的報告所延伸出來的「我們不是天竺鼠」更鼓動民眾怒氣,衛生單位在「眾怒難犯」下,息聲消音,是很令人遺憾的事。

2年後的今天,臺灣的衛生主管在閱歷增廣之後,已趨於較成熟,一位衛署主管最近說:「過去我們對於署內作業的事務,都希望不要聲張,只做不說,但是這樣的時代已過去了,最近一年,我們改變了,署內所做的事我們都儘量向社會大眾解釋,期求向社會大眾交代。」這樣的做法,雖然也常招致誤解與困擾,但他們認為這種困擾是比較可以忍受的,若是只做不說,惹來的困擾通常更具敵意。

狄波將來如得FDA通過,引入臺灣地區使用時,勢必難免再起疑慮,因為狄波的副作用──破綻性出血恐怕仍會讓見血即怕的中國百姓很感恐懼。到那時,狄波如何能在國人心目中取得「平衡」地位,端看衛生主管當局的說服力了。狄波顯然會給主管當局再一次的機會,同社會大眾表達他們的謀事誠意。

狄波在美國鬧得最兇的時候,5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艾默利大學、國際開發總署、疾病控制中心的學者聯合撰文「狄波與健康」指出「狄波這個應有大眾性辯論的課題,如今已被錯誤的資料與錯誤的醫學證據詮釋,搞錯了方向。……斷章取義、扭曲約報導,只會使正反雙方更趨極端,而且更無法溝通。我們期望將來,消費者團體與衛生專業工作者之間,能有更具意義的對話,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其他國家。」

這段話,對於2年來曾經參與臺灣地區狄波辯論的人,應該有深切的感受,畢竟國內反對者與衛生主管2年來都因為狄波風暴而成熟了不少。

原載民國72年9月聯合月刊

※ 本文轉載自《我們不是天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