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基改不等同於阻礙進步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反對基改不等同於阻礙進步

2013年06月30日
GMO面面觀2013年6月30日報導

最近英國環境部長等官員開始提倡基改作物,引起民間的撻伐。科技政策教授Andy Stirling也為文批評。他指出基改科技的爭論通常淪落到「贊成」或「反對」的兩擇,實際上是太過簡化問題;因為作物品種改良的好方法很多,不是說反對基改就是在反對進步。他以Scuba水稻的研發為例加以說明。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與美國加州大學由2006年開始合作,利用分子輔助選種,選出可以忍受兩星期颱風淹水的地方水稻品種,2009年就開始推廣種植,造福農民甚大;這種抵抗氣候變遷的育種方法,可比基改還要來得快、來得便宜、來得安全。他進一步指出,除了此標誌輔助選種,其他傳統育種技術也不斷進步,而最近全球各地也興起農民參與式育種、開放源碼育種(open-source breeding)等新的育種方式,讓將來的品種能適應更多樣化的環境。至於為何就是有人如此偏好基改,Stirling認為是因為此科技與經濟利益以及體制上的權力結構有關,而非此科技的表現。

訊息來源

  (編按)不用基改,也可以解決許多問題;近10年來在我國市場所看到的眾多新品種都是傳統育種的貢獻。而以抗輪點木瓜來講,基改木瓜研發十餘年,到現在還因為作不出來健康風險評估,因此不可能短期內通過種植;但農民老早就用栽培方法克服輪點病,就是蓋網栽培,不但不會發生輪點病,同時也兼防其他害蟲;台大的教授更用傳統育種方法育出水平式抗輪點病品種,不會像基改品種那樣害怕病毒的突變。再舉一例;號稱具「人道精神」的基改黃金米,宣稱可以讓第三世界兒童攝取米中的胡蘿蔔素,減少維生素甲缺乏症。問題是基改米頂多只能提高米中胡蘿蔔素,但同時可能具有基改產品的風險,因此研發出來逾十年還是無法種植。但其實問題的解決很簡單,只要提供很便宜的維生素甲錠劑就夠了,要不然就鼓勵農民在田區多種富含胡蘿蔔素的蔬菜,不但可以充分提供胡蘿蔔素,還有其他也很重要的營養分與纖維素,遠比昂貴研發成本的基改黃金米還好。

※ 本文轉載自GMO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