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PM10頻拉警報 環署:地震暴雨引揚塵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雲嘉PM10頻拉警報 環署:地震暴雨引揚塵

2014年01月28日
本報2014年1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近日中部地區懸浮微粒PM10頻拉警報,21日甚至發生雲林空氣品質到達「有害」等級,PM10最高達到968微克/立方公尺的狀況。環保署28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成因,表示濁水溪流域揚塵與地震崩塌及豪雨有關。

環保署召開記者會,說明濁水溪流域揚塵與地震崩塌及豪雨有關。

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副處長張順欣表示,綜合雲嘉南地區空氣品質監測、濁水溪上游流量、地震、雨量及崩塌資料,得出濁水溪揚塵發生成因,為發生5級以上地震後,若6至9月間有豪大雨,上游山區易發生大面積崩塌,高流量河水將崩落土石沖刷到下游,使細微粒塵源增加,當冬季東北季風吹襲,即產生揚塵現象。

今年冬季多揚塵 6.3地震+豪雨所致 

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副處長張順欣說明揚塵成因。攝影:賴品瑀。張順欣指出,濁水溪揚塵現象其實存在已久,常發生在東北季風盛行的枯水期,檢測當中的物質成分,以地殼元素為主,也就是多為砂石。但近幾年規模與頻率的確大幅增加,這個冬天會有如此嚴重的揚塵,是由於去年6月濁水溪上游的南投信義鄉曾發生6.3級地震,為僅次於921的大地震,造成11公頃的崩塌,再加上大豪雨,崩塌面積達25公頃,致使目前揚塵現象頻傳。

去年濁水溪下游地區PM10濃度高於250微克的時數有576小時、大於500微克有6小時。但張順欽指出,2009年曾發生莫拉克風災,該年揚塵時數更高,高於250微克的有713小時、超過500微克達到171小時,最高濃度甚至達2532微克/立方公尺。顯示環保署、水利署與林務局聯手推動的抑制措施獲得成效。

歷年揚塵事件PM10最高濃度變化圖。

極端氣候頻  揚塵恐成常態

至於濁水溪揚塵是否可能與集集攔河堰的興建有關,張順欣認為,現有數據無法證實,「如果有關連,那應該每一年都會發生揚塵,但是統計上看起來沒有」。但集集攔河堰造成濁水溪水量降低,增加了河床裸露面積,張順欣並未提供關於水量變化的監測與統計資訊,斷定無關之推論頗受質疑。

雖然統計結果呈現揚塵多出現在地震崩塌及豪雨並存的年度,但張順欽指出,921地震後,中部山區土石已鬆動,因此若該年汛期發生豪大雨,冬季揚塵的機會便相當高。而目前極端氣候頻繁,狀況恐更形惡化。

為了因應揚塵現象頻傳,環署空氣品質預報及預警會在每天上午10點30及下午5點更新,查詢網址為:http://taqm.epa.gov.tw/taqm/zh-tw/PsiForecastMap.aspx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