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2025-06-30 10:04
藍色旅遊(blue tourism)[1]興起,海洋環境及資源相關的旅遊活動每年創造全球1.5兆美元產值,提供5200萬個就業機會。然而,海洋不健康,旅遊業就無法發展。
藍色旅遊該如何永續?如何影響小島嶼觀光和社區利益?是否發生借保育...
2025-06-26 18:15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海洋暖化加劇,珊瑚礁的生存空間正急遽縮小。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保護海洋或有轉機。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上,有國家代表團展示了全球首批水下自航機器人,利用科...
2025-06-26 10:42
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剛落幕,各國達成多項海洋保護承諾。智利、哥倫比亞、葡萄牙、薩摩亞等國宣布新增超過20個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法屬玻里尼西亞將成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會有兩...
2025-06-25 10:25
6月8日,知名反捕鯨人士華森(Paul Watson)現身法國尼斯舉辦的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周邊會議,短短兩分半鐘的分享,全場掌聲如雷。
華森是海洋保育的先驅,從未畏懼與那些肆意掠奪海洋資源的勢力對抗。他多次正面對峙非法捕鯨、...
2025-06-23 21:35
面對稻米價格高漲、日本消費者叫苦連天,政府出手,釋出更多儲備米盼壓低售價,並引入更多進口米。不過,此舉在農民與消費者間引起不同回響。
日本米價格高漲,政府決定引入外國米,讓進口米崛起,可能影響米食文化。圖片僅供示意。圖片來...
2025-06-23 10:07
熱浪來襲,到阿拉斯加避暑的人也躲不過。這個以冰川與雪橇犬聞名的州,在6月發出史上第一個「高溫警報」(Heat Advisory)。
這不是阿拉斯加最高溫紀錄,但習慣嚴寒天氣的阿拉斯加不曾訂過高溫警戒門檻,也就沒有高溫警報。隨著30°C...
2025-06-20 07:54
澳洲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Zoo)的實驗室內,靜置著一排排充滿液態氮的儲槽,裡面存放來自大堡礁的珊瑚細胞。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冷凍珊瑚庫,牠們凍結於時間長河,宛若「諾亞方舟」,靜候甦醒的契機。
去(2024)年底,科學家首度成功以...
2025-06-19 09:57
電動車電池所使用的鈷、鎳主要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印尼,兩國的礦產長久以來涉及破壞森林、污染水源、人權等爭議。最新報告指出,磷酸鐵鋰(LFP)電池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鋰鎳錳鈷電池(NMC)需求下降。森林保育團體認為,鎳、鈷的需求降低,對森林來說...
2025-06-18 09:17
亞洲剩食打包文化盛行,大多數人從小受到長輩「把飯菜吃光」的觀念灌輸,去餐廳用餐如果點太多吃不完,也經常會請服務生幫忙打包。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糧食匱乏,不少人也有節省開支、打包剩食的習慣。
不過這種現象近來發生轉變。《紐約...
2025-06-17 09:37
南極的空氣冷冽清新,卻傳來便便味!數百萬隻企鵝住在這裡,牠們的糞便釋放出氨,俗稱阿摩尼亞,讓空氣瀰漫「臭摸摸」的味道。研究顯示,這股臭氣有助形成雲,可反射陽光,緩解氣候變遷的衝擊。
阿德利企鵝便便釋放大量的氨,即便族群離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