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 | Page 4 | 環境資訊中心

土地利用

2025-01-03 13:37
位於台北市衡陽路的國泰金融大樓,前身是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由日本人重田榮治創立的菊元百貨,於1932年12月3日開幕,是台灣塵封已久、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 92年後,菊元百貨店所有權人國泰建設攜手台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保存基...
2025-01-03 09:57
高雄大寮拷潭地區曾有許多菱角田,隨著各種開發建設逐漸消失。在地社團舉辦相關活動,想在社區開發與保存間找到平衡,留住菱角文化。 拷潭菱角農簡明獅和太太一起在田裡工作。 來到菱角田,準備採收上午第二次...
2025-01-03 09:35
台灣國土壯闊秀麗,從高山到平原,有著不同地形和萬變地景,構成豐富樣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航測及遙測分署,用超過一甲子的歲月,在台灣高空拍攝地景,同時運用先進儀器,測繪各種資訊,建立國土的數據容顏。 0403...
2025-01-02 10:55
民眾旅遊途經北回歸線界碑時,總喜歡合照留念。是的,台灣是全球22個有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之一。不但如此,台灣更是全世界穿越北回歸線的國家中,擁有最高海拔、聞名國際的「高山島嶼」。 如果將北回歸線變成台灣永續品牌,台灣將端出哪些驚艷全球的...
2024-12-31 20:17
國土計畫法原定明(2025)年5月前全面上路,立法院趕在今(31)日審議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藍綠白三黨均有提案要求展延,表決後三讀通過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再延六年,即最遲2031年才上路。在三讀宣讀條文時,藍綠兩黨立委把早已準備好的標語牌拿...
2024-12-31 10:28
花蓮,一個斷層經常錯動的土地,那些在錯動與爆裂中,反反覆覆被搖晃、擊倒、再站起來的日常經驗,該如何被看見? 今(2024)年403、423大震,不但劇烈改變了花蓮的地形地貌,也衝擊花蓮人的生活。道路中斷、房屋倒塌、生意...
2024-12-31 10:28
瑠公圳,一條自1740年開鑿、擁有284年歷史的古老水圳,見證了大台北地區的發展與變遷。然而隨著都市化進程,這條曾是生命之水的圳道文化,正面臨消失與迫遷的危機。 從灌溉之源到歷史見證 瑠公圳源自新店溪,與霧里薜圳...
2024-12-30 10:30
12月27~29日 環部擬自願產品碳足跡效期2年 業者盼期限再延長 環境部研擬「自願性產品碳足跡管理辦法」,將產品碳足跡有效期限從原本的5年縮短為2年,引發部會與業者憂心。農業部與業者表示,碳足跡盤查耗時費力,縮短期限可能降低減...
2024-12-27 09:19
台灣越野跑近年在爬山界、跑步圈越來越夯——穿上越野跑鞋、背上背心,新手老手在山中奔馳。然而跑者享受刺激的同時,該如何在山林安全、保育取得平衡?民眾或比賽主辦方在步道或林地上伐採竹木,會不會違法? 10月中,越野跑者林冠廷上臂傷口剛拆了...
2024-12-20 10:43
立院中相互辯論,地方上激烈抗爭,都因為國土計畫一延再延,形成許多爭議。 《國土計畫法》在2015年完成立法,經過漫長準備期,終於公告全國國土計畫,原訂2024年各地方縣市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2025年4月公告實施。但是...

頁面

訂閱 RSS - 土地利用 訂閱 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