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原住民四分之一世紀:羅雪柔的部落家族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情牽原住民四分之一世紀:羅雪柔的部落家族

2014年07月03日
作者:林倩如

羅雪柔(Cheryl Robbins)1989年,加州大學動物系畢業、22歲即來台學習中文的羅雪柔(Cheryl Robbins),一待就是25年;彼時北京對外國人來說,環境上相對封閉,大學時期已學習3年廣東話的雪柔,則因著香港籍教授的建議,落腳來到彰化員林,一邊當英文老師,一邊往返台中上課,她笑說,那時候外國人很少,過了1、2年,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變多,錢是滿好賺的,不過一直很想找機會轉出去……

一頭栽入原民世界的浩瀚深邃

而1997~2000年任職台中科博館的經驗(迄今仍為唯一曾於館內工作之外籍人士),因此被原住民文化深深吸引。因其學科背景受聘擔任英文導覽員的雪柔,必須暸若指掌所有館藏通識,且外國遊客尤其對「人類文化廳」島國獨特的相關展設感到興趣,然英文資訊介面的不足也令她感同身受,在在萌發了如何作為溝通橋樑的動念。

羅雪柔回憶,第一次到部落,去魯凱族同事的老家霧台,早上傳來母語的廣播聲,好像身處異國不可思議,後來才知道內容不外乎打掃或報告等庶務,後來就常跑屏東,瑪家、三地門等等,對手工藝亦發關注,讚嘆不已,促使日後亞洲部落企業社的成立。

2002~2006年,再轉換跑道到媒體《Taiwan News》當記者,勤於筆耕的她,為了推廣宣傳原住民文化產業,同時遠距進修取得英國諾桑比亞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近年更考取導遊、領隊等證照,比台灣人還熟門熟路趴趴走,這一切只為了其深愛的原鄉。她表示,2007年至馬尼拉參加APEC手工藝研討會,文化乃觀光的一部份,甚難分開,這命題非常打中了我!如何建立原民文化觀光產業,循此改變了她的方向:「我可以寫書啊。」

完成環島部落三部曲

累積近20年走訪部落,2008年開始推進環島原民部落中英文雙語導覽的寫作工程;2010年先穿插了與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合作的《真情台灣》;後耗費3年半的時間,陸續推出2012年《台灣部落深度旅遊》中南部篇、2013年花東篇,到今年6月北部篇。羅雪柔補充,自最熟悉的寫起,增加信心嘛。本來北部少些關鍵人脈,剛好也在去年到貴州參訪苗族的同團裡,認識了復興鄉的朋友,冥冥注定般很是幸運。碰到的問題主要就是天氣,像五峰鄉多是霧,或道路被打斷,過程很辛苦,印象深刻的是,到尖石鄉探訪神木,雖然7月卻很冷,淋著大雨全身都是水,幸好藏在半途回程喝來保暖的保力達沒不見。真的完成了三部曲,萬分喜悅卻彷彿難以置信。

鎮西堡的神木「亞當」(玉山社提供)尖石鄉的北德拉曼步道(玉山社提供)

下一步

月初甫發生花蓮銅門部落以施放狼煙、鳴槍、封路的方式,表達拒絕「慕谷慕魚」開放觀光毀壞生態的訴求,觀光發展與部落主體之間,她則認為,原住民天性好客,有好有壞,部落朋友常問及一定要做旅遊嗎?我總回答,不管是旅遊或手工藝品,最了解部落文化及權益的是族人,所謂的觀光可以是部落挑人,傳承文化之際不至於打擾生活、破壞環境且達成較佳的收入效益,好讓年輕人回來,怎麼樣我都還是一個外來者,交歸族人自己經營才是最永續的方法。但比如用英文介紹部落之在地培力,仍是一個gap。

復興鄉雪霧鬧部落的菜田(玉山社提供)

台灣部落深度旅遊:北部篇》精選距離台北市4小時車程內行程,包括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復興鄉、新竹尖石、五峰鄉、宜蘭大同及南澳鄉,族群分布為泰雅族、賽夏族。
這套入門書的閱讀對象,乃不想跟團、想去部落的外國人,相當通俗親切;提倡的正是,責任、永續的旅遊觀念,走部落得放慢步調,小團時間彈性,並擁抱幽默感,相遇意外的人與風景。7、8月暑假時值豐年祭,雪柔特別提醒旅客應尊重部落文化,豐年祭不只晚會歌舞而已,而小型部落往往互動精緻、豐富得多。

南澳鄉的神祕湖及其步道(玉山社提供)

一個階段目標暫告終了,What’s Next?她笑答「不用做到什麼,找點東西吃,或者與人聊天。享受生活即文化,生態即自然。」終於到達部落的羅雪柔,依舊興致沖沖地準備南下採訪日前被正名的第15、16原住民族:「拉阿魯哇族」(Hla' alua)及「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一直以為如果移居的話,歸屬在屏東,現台東、台中兩地跑,達邦是娘家,熱情不減,生根台灣的她不在家,就在往部落的路上。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