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柏嵐志工疏通河道 新竹華龍村民稱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天柏嵐志工疏通河道 新竹華龍村民稱奇

2014年12月09日
本報2014年12月10日新竹訊,張嫈慈、林琳報導

上周末晴朗的天氣,32位志工夥伴參與Timberland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新竹華龍社區共同舉辦的志工服務,協力疏通因颱風暴雨大量沖刷而下堵塞河道的石頭,完成大約30公尺長的河道整理工作。

華龍村黃爺爺驚訝地說:「太有效率了,感謝志工的幫忙,清理得很乾淨,也讓我們住的比較安心,謝謝大家!」

夥房屋黃爺爺看到志工們協助環境整理感到非常高興。

今年6月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土地信託的方式,接手經營當地的自然谷,培育在地生態志工團隊,致力於「保護並營造低海拔次生林」、「結合社區,擴大生態保育面積」、「營造全民之環境學習中心」3大目標。

自然谷團隊秉持目標,與在地居民合作租地種田,推廣無毒自然耕種方式、協助整頓社區環境,因此這次活動帶領志工來華龍村協助河道疏通、種植菜苗、與社區媽媽一起準備伙食,藉由工作與在地居民搭起良好的情感橋樑。

體驗傳統客家的共勞共食

這次的服務行動在客家華龍村落中進行,村里的黃家夥房屋為昔日3大戶之一,擁有廣大的茶業、林業,亟需勞力人口。當時人丁興旺的黃家夥房屋為目前少數僅存完整的客家建築,分為上下兩層,共30個房間,擁有一甲子的歷史。如今,農村的熱鬧景象已不復見,只剩房屋供人想像。因此,這次活動以黃家夥房屋作為活動基地,體驗早期客家人共勞共食的農村文化。

伙食組志工趕著搓湯圓準備午餐。

本次活動志工服務分為張羅餐點的伙食組、清理河道的除草組、搬石組。

身負餵飽眾人使命的伙食組,從採菜、洗菜到切菜都要一手包辦。採摘蔬菜的地點為黃家旁的農田,是自然谷團隊進行友善農耕示範區的土地,耕作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及農藥,完全以天然的方式培育蔬菜。志工們在社區媽媽的指導下,一邊挑菜、一邊生澀地學客家話,氣氛十分融洽!志工周佐于提到,下午體驗了實際的農耕,學習到祖先智慧的耕作方式,像是利用混種的方式將青蔥種在蔬菜旁,以達到驅蟲的效果。 

整頓小野溪,營造生物生存環境

志工們行成人龍 將清出的石頭一一搬除黃家夥房屋旁有一條難得的天然小野溪,看得到台灣特有種馬口魚!去年,蘇力颱風來襲,將許多石頭帶入小溪中,長出茂密的雜草阻擋水流路徑,也改變生物的生存空間。同時,擔憂豪雨等天災來臨時,將有溪水暴漲,淹水的危險。所以,這次志工的任務就是要疏通水道並打造水中生物可躲避天敵的生活環境。

在老師的說明與帶領下,志工們以單拱橋為中心分上下游開始工作。首先,由除草組將覆蓋在石頭上的大片雜草清除,並將這些植物運至黃家農田集中堆放,用以製作未來的天然堆肥。再來,便由搬石組的志工以人龍方式將可搬動的石頭運至集散地,恢復溪水流向。

搬運石頭前志工需先將雜草拔除。志工一整天賣力工作的結果非常豐厚,上、下游清理出長約30公尺、寬約4公尺的範圍。志工陳盈盈表示,身體雖累,心卻很滿足。

從做中體會付出的快樂

付出了一天的勞力雖然疲累,但志工們在分組表演時,各組都「笑」果十足,唱跳、演戲樣樣來,逗得社區居民笑得不亦樂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詹榮妹開心得加碼吟唱客家山歌以示感謝。

多位志工表示今日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河流的生態及河川的重要性,並學習到如何疏通整頓河道。志工莊詠璇表示,當原本靜止的河道在大家的同心協力的疏通下,漸漸聽到水流聲時,很感動。

天柏嵐亞洲區資深經理劉真津表示,感謝勞動換得的美好一天,台灣真美!我們要好好保護她!自然谷園長彭博彥老師表示,感謝大家今天為社區的付出,之後我們將把石頭作為河道兩側的花圃,歡迎大家日後有空來看看社區的轉變。

一天工作結束 大家開心的與社區居民一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