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綠】用好設計 傳遞公平價值──繭裹子創辦人楊士翔、蔡宜穎 | 環境資訊中心
30而綠

【30而綠】用好設計 傳遞公平價值──繭裹子創辦人楊士翔、蔡宜穎

2014年12月12日
作者:言月青

初次聽到「繭裹子」這個名字,浮現腦海的,除了「字很難寫」的印象,還嗅到某種繁複溫暖的氣息;如同創辦人楊士翔和蔡宜穎身上,透露出的素樸與溫緩。

外派上海 看見新契機

士翔和宜穎,都畢業於建築相關科系,原本在台灣的事務所上班的兩人,在2006年被外派到長江河口的城市江陰,繼而投入名建築師Ben Wood在上海的事務所。BenWood對環保理念相當重視,辦公室不開冷氣、鼓勵員工走樓梯,事務所承接的大多是運用舊建材的老屋活化案,士翔說:「在那之前,我們沒有接觸過任何關於環保的訊息。即使學校教的綠建築,也是透過設備或運算、更多的高科技去處理,而不是用傳統的建材解決耗能的問題。」這樣的工作經驗,給兩人注入一股源頭活水。

繭果子熱賣的貓咪眼。

外商不時興加班,辦公室6點之後就唱空城。「以前每天上班超過10小時,現在一到下班時間,非回家不可。」這樣的生活空隙。讓兩人的「手創魂」得以萌芽。當時,公司裡另一個年輕實習生,很想開一家自己的個性小店,找了兩人合資,士翔和宜穎開始利用下班時間創作,放到2坪大的店裡「Cocoon」販售,是他們人生的第一次創業,甚至無心插柳地,受邀參加當地的環保設計展。

30歲轉身 回鄉創業

屆臨30歲的兩人,身處人才輩出、競爭激烈的十里洋場,不禁思考:「幫別人畫設計圖,還能畫多久?」。不願一輩子坐辦公室、幫老闆畫圖,加上喜歡手做產品、一直想要擁有自己的店面,決定回台灣,選擇以士翔的故鄉台中,作為開店的基地。

創業初期,兩人各拿出10萬元,資金微小,楊士翔自嘲:「簡直是搞笑。」但是,如何用20萬的資金創業,其實是人生的一大賭注。兩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花了7萬塊做裝修,許多部份慢慢自行DIY,產品的部分,則單純抱持拒絕量產、拒絕大量塑膠的精神,進行少量創作。沒有了穩定的收入,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消費模式,和過去有優渥薪水的生活大相逕庭。

手做原創 遇見公平貿易

蔡宜穎和公平貿易組織的夥伴。

士翔和宜穎在尋找天然材料的過程中,漸漸發現與公平貿易的精神不謀而合,花了半年進行相關研究、搜尋各國的公平貿易組織。

公平貿易的精神之一,在良好的生產環境之下工作,提供完全透明的工資給生展者。當我們穿著新一季的流行品時,很少會想到,這些跨國產業鏈中的勞工,領著每天不到1美元的工資過活;兒童為了補貼家計,被迫到工廠工作,失去學習的機會……國際上發展成熟的公平貿易組織,從原料取得、製造過程都考量到對環境和勞工的友善與否,甚至將收益拿來成立學校,提供貧窮兒童就學的機會。

繭裹子目前合作的對象多達50餘個組織、21個國家,這些生產者大多位於南亞及南美地區的村落裡。當地的公平貿易組織,提供村落的婦女生產設備和訓練課程,讓她們在家中或村落裡的小工廠進行生產,甚至可以利用這些贈送的設備,另外創造收入。

莫拉達巴德的小學生,拿著繭裹子贈送的牙刷。照片提供:繭裹子。

創業維艱 從實戰中學習

在創業初期,繭裹子與這些組織的聯繫過程,相當崎嶇:「當時對各個公平貿易組織的運作、使用材料、技術優勢,根本就是一頭霧水,接上線以後,要不是對方規定的量太大,要不就是完全沒有回應。」有經驗的前輩,則是建議他們,負責代理經銷就好,至於畫設計圖、向國外下訂單的模式,一點都不被看好。

苦無生產者的兩人,終於在2011年6月找到位於孟加拉的新成立組織,不介意繭裹子的訂單量少,成功開啟了合作的緣分,給士翔和宜穎很大的鼓舞,洽談的工作也漸漸順利開展,同年8月,繭裹子遷移到台北,永康店正式開張。

除了產品端的困難,問到創業初期要學習的法規制度、成本管銷面向,兩人嘆了口氣回答道:「一開始根本完全不懂!」剛回台灣時,以為租一家店面、把東西放一放,就等於「開店」了。

沒想到接連而來的是營業登記、會計、商品託運、關稅等問題,加上兩人缺乏資金,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這些產品之外的問題,卻遠比產品本身來得複雜!在某一次的進口中,因為寫錯港口,應該送到基隆的貨物卻到了高雄,不得不支付另一筆龐大運費;初次進口玩具,才知道原來要檢驗……

在這個新領域中,兩人一路嘗試、犯錯,累積經驗,對他們而言,每付出一次代價,就是一次學習。

用好產品 傳遞「公平」價值

公平貿易讓婦女可以不必離開家園。照片提供:繭裹子。公平貿易在國內起步晚,士翔和宜穎索性自己走出國外學習。兩年來,士翔和宜穎參加了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在印度、巴西、韓國的大會,在會議中結識許多在該領域工作3、40年的前輩,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與資訊。

楊士翔觀察到,國內投入公平貿易的工作者,多為人文社會科學背景,兩人建築系的繪圖、美學訓練,是讓繭裹子與眾不同的核心能力。他們在販售的過程中,觀察台灣消費者的偏好。

面對消費者,繭裹子的優勢,是拿出吸引人目光的產品,讓消費者願意聆聽產品背後的故事和社會意涵。繪圖設計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拿起筆畫設計圖,直接和國外組織,討論產品的樣貌,並將好的想法,傳遞給各地的公平貿易組織,讓他們知道「原來可以做這些產品。」

雖然如此,設計溝通的過程仍然辛苦,需面臨漫長等待,並保持容許錯誤的彈性。許多發展中國家婦女沒有受過教育、不識字,如何讓婦女看得懂設計圖,做出他們要的產品?是很大的挑戰。比如一個包包,從布料的顏色,到配件的細節,都要來回確認、溝通。費心認識各種材料特性,以及手工技術的內涵、思考這些材料適合做什麼產品。

雖然不容易,他們卻樂在其中,「一件衣服從畫好到做出來,甚至要等上一年,有時候都忘了。」兩人每年還要固定出國進行產地的拜訪,與生產者面對面溝通,「那個信任感是在電腦上達不到的。」

產地拜訪已經是團隊每年固定的工作。照片提供:繭裹子。

也因為產地拜訪,隱然牽起繭裹子和生產者的微妙緣分,看著遙遠彼方家庭中的孩子年年長大,他們體會到,公平貿易並不是要「改變」這些人原有的生活,而是讓他們能夠「維持」原有生活的樣貌,公平貿易也許不能讓人一夜致富,但是可以讓人維持鄉村該有的生活。不需要為了生計,拋下家人離開村落,湧進城市的工廠中找工作,承受超時的工作和不合理的薪資條件。

宜穎和士翔離開世界大城,穩定光彩的工作,在揚著塵土的村落闖蕩。一整年下來,兩人有一半的時間不在台灣,支撐他們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的力量,則是當在街上、機場的時候,無意間看見穿戴繭裹子商品的陌生消費者,帶來的那股無聲、卻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