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好望角
- 活動名稱:國際淨灘日,一起來淨灘
- 時 間:2012年9月16日‧國際淨灘日(9月第3個週六)
- 地 點:苗栗縣後龍鎮半天寮好望角‧好望角環境學習工作站
- 工 作:撿拾海灘廢棄物
- 出場人物:苗栗社區大學工作人員、苗栗縣海岸環境發展協會志工
隨著時序進入9月中旬,秋季也已運行了將近一半。
上學期末,我在孩子班上講了中途島信天翁的故事。一個距離其他陸地十分遙遠,原是信天翁樂園的大洋中的小島,因為洋流的無遠弗屆,承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塑膠垃圾危害。其中死亡的信天翁幼鳥腹內竟然也有來自台灣的打火機!
從許多網路上收集的資料照片與影片,披露了龐大的塑膠垃圾對海洋造成的嚴重汙染,以及各種海洋生物承受的無法挽救的傷害。希望藉此提醒孩子,除了做好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在生活中盡可能減少塑膠用品的使用,落實「源頭減量」,才是良方。
週末適逢國際淨灘日,我們全家一同前往後龍半天寮附近的好望角參加淨灘活動,實際感受海洋垃圾帶來的衝擊。
活動開始前的集合與說明在好望角蕃薯園進行,是一片視野極佳的望海丘陵台地,苗栗縣海岸環境發展協會今年在這裡成立,並與苗栗社區大學合作設立環境學習工作站,招募志工。隨後前往淨灘地點黃金海岸。
我們將車停在風力發電的巨大風車底下,感覺自己好像置身在「唐吉軻德傳」的故事場景裡。靠海的一側,是面著風的來向編織成片的攔沙竹柵。濱刺麥成熟的果實,因強勁的海風在腳邊滾動;馬鞍藤的葉片隨著風勢掃過上下搖擺;生長在海濱的植物,總有一些適應環境的特異功能。
不分老少,鞠躬彎腰
參與淨灘活動的成員領取裝垃圾的麻袋之後,在海灘上四散開來。參與者有一般民眾、親子、國小師生、地方人士與社會團體。橫跨的年齡層,從小小朋友到白髮皤皤的老爺爺、老奶奶,大家紛紛彎腰、蹲踞,頂著海風撿起垃圾。
8月份的颱風剛走時,後龍的海岸堆滿了從河上游沖刷下來的樹根與竹枝。經過一個多月之後,仍泰半堆積在海岸的高潮線。各式各樣隨著海水漂流、被潮浪打上岸的垃圾,也多半隱藏在這些竹枝之間、夾雜在石礫間或者海濱植物之中。
除了纜繩、浮球、浮標等漁具之外,打火機、塑膠罐、玻璃飲料瓶,各種生活用品的碎片,應有盡有。
小咕嚕發現,他撿到的廢棄物以各式各樣的塑膠袋最多;小瑀魚分享,她撿到最多的是各種容器的塑膠瓶蓋;我撿到許多塑膠吸管,有的在海上流浪久了,已逐漸碎裂。然而碎裂不是消失,成為碎片後,仍隨著潮水的漲退在海面上漂流;可能因誤食進入某隻海洋生物或海鳥的肚腹;也可能因為強烈日照持續釋放出有毒物質,進入我們的食物鏈或污染了飲水。
每當撿起一件生活廢棄物碎片投入袋中,我總是忍不住想像:它們究竟經過了怎樣的長途旅行?為什麼會在海水中流浪、在這處沙灘擱淺?曾經持有這樣東西的人,知道自己有心或無心的丟棄,開啟了廢棄物無從回歸,又可能對人類或其他動物有害的旅程嗎?
這東西怎麼會在這裡!
頂著海風低頭撿拾,眼前的鏡片逐漸被風中的鹽沫凝結成一層花花的霧白。
小咕嚕和小瑀魚各自前前後後地找尋,有時會喊著我們,報告他們的新發現。哥哥撿到一枚木製、上面刻有日文的浮標,妹妹撿到一隻紅色的芭比娃娃的高跟鞋,在海邊撿垃圾又像是展開了一場有趣的「尋寶」遊戲, 只是這番「尋寶」有著更為複雜的意義。
孩子們每回尋到了什麼,總是發現新大陸似的說:「喔!你看,這東西怎麼會在這裡!」
而我撿到了什麼也不免慶幸地想著:「還好被我撿了起來,至少,它又少了一個被魚類、海鳥或海豚誤食的機會,也不致刺傷一個喜歡到海邊玩耍的孩童的雙腳。」
這些混合著我們的發現、驚愕、困惑、慶幸……的海洋廢棄物,逐漸塞滿兩大麻袋。工作人員提醒我們該離開時,我們仍覺得只要停下腳步凝視地面幾秒鐘,就會發現許多沒有撿拾乾淨的塑膠碎片,混雜在礫石、竹枝等自然物中。一次淨灘能夠清除的海洋廢棄物,仍然很有限。
我們的生活已經過度依賴塑膠製品。然而,當它變成我們不需要的廢棄物時,我們卻又沒有能力真正將它分解、清除,也無處可以回歸。並持續造成我們的生活環境十分嚴重的問題,就像一個變形的大怪物。
降級回收不是真正的回收
最近正在讀的一本書《從搖籃到搖籃》提到,在大自然裡是沒有廢棄物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完全回歸土壤,成為其他自然物的原料或養分。完美的工業生產也應該模仿之,不會產生廢棄物。
只是目前由人類設計、生產製造的大多數東西往往混雜著自然物與非自然物,而資源回收的時候又無法拆解、完全地回收,多半只能做到「降級回收」。如此,不管是來自大自然的原料,或者來自工業生產的原料,都無法完全回歸而被糟蹋了。如果製造生產的工廠願意負責廢棄產品或包裝的回收,不知道能不能有效解決這問題?
這本書的重要概念是從設計之初,就已考慮到產品被丟棄的時候,能夠如自然界的循環一般生生不息,成為另一個產品循環的開始。
在真正的「從搖籃到搖籃」產品有足夠的市場占有率之前,每個家庭持續減少不必要的物質消費,確實作好回收與分類,仍有其必要性。
這次的淨灘活動有許多穿著不同志工背心的社會團體,以及親子家庭一同來支援和響應,讓人感覺到「改變」正在發生,也正在擴散。許多環境相關的問題相繼被看見,表示每個人都有機會發揮一點影響力,只是需要足夠的時間持續發酵,化為生活環節中的落實。
環保活動,更要落實環保
活動比較美中不足的是,盛裝廢棄物的麻袋並沒有做到確實分類。結束時,望著堆棧路旁等待垃圾車來清運的數十個麻袋,我們很擔心清潔隊會怎麼處理?他們真的會一袋一袋拆開來,重新分類嗎?
此外,淨灘活動的主辦單位仍為參加的民眾準備了瓶裝水發放;給民眾參加闖關遊戲的獎品有大量塑膠製的竹蜻蜓(推測是廠商贊助的);準備的餐食仍提供了免洗筷、塑膠碗。方才撿拾泰半是塑膠類的廢棄物,此時不免錯愕了一下。
如何細心規劃每一環節,讓一個淨灘活動不只是「辦活動」,而是一個完全實現教育與學習的現場,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再重新檢視、認真思考的問題呢。
前一天是國小的班親會,小咕嚕的導師淑利老師在班親會中陳述她的班級經營理念時,引用了福祿貝爾的名言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捏塑心目中世界的未來面貌,要靠更多人一同努力。在環境教育的路上,我們也應以此一路相互勉勵、攜手前行。
工作,野度假
作者:孟琬瑜
攝影:陳理德
出版社:白象文化
ISBN/ISSN:9789863580614
大手牽小手,在假期中暫離生活軌道,揮汗工作,也放鬆身心──邊做、邊玩、邊學習!
春分:體驗插秧的新奇;大暑:走進自然田歡喜收割;處暑:到七股海岸留沙;入秋:大山背上帶青蛙過馬路……孩子跟隨大人的身影,用行動守護環境,並將獲得的生態知識融入日常生活裡。
※ 本文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