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7號二階環評範疇界定自去年9月啟動,歷經3次延續會議後,在12日終完成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評估,除原方案外,不開發的零方案更有8個重點,而路線替代方案中的光明路案、高屏溪西側案都將納入評估,下次會議就將進入範疇界定指引表的討論。
依照一階環評結論,包括空污排放、居民健康、鳳山丘陵生態、文化資產、區域性交通與地質安全風險等,都是此案在二階環評需嚴審的部分。
國道7號預計從高雄港南星計畫區洲際碼頭,沿小港、鳳山、大寮、鳥松,一直到仁武。長不過23公里,造價卻高達616億元。原設計有8個交流道,雖然計畫聲稱將紓解國道1號楠梓高雄端車流量,但自2012年進入環評程序後,民間團體一路反對,直指其花大錢壞生態卻無益交通。
如今進入二階環評程序,開發單位交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所提出的原方案,對臨海工業區路段做了局部調整,並就與台17線共用路段調查評估地下管線安全與擬定因應對策,以回應民間擔憂地下有十多條油管、石化管及瓦斯管線的疑慮。
此外,也可能對大寮系統交流道以南進行行交流道整併,改善台88系統交流道,增設地方性服務匝道。但再增設匝道的計畫則遭到抨擊,雖然國工局與高市交通局指出這是因應說明會、市議會有民眾與議員要求。但當地居民質疑,如此一來當地幾乎1公里就有1個交流道,這麼密集實在太浪費也荒謬,且若引來貨運業者一一前來設置重車站,居民更不樂見;會議主席李育明也指出,當時在一階環評,設8個交流道已受非議,如今還要再增加,在二階審查恐也難獲接受。
另在路線替代方案裡,有一為光明路案,由南星計畫區經光明路、大寮、鳥松、仁武銜接國道10號,全長27.2公里;二為經高屏溪,全程約35.5公里; 又有開發規模的替代方案,一是將林園及臨海交流道整併,一是整併台88系統。
但民間團體與當地居民對零方案還是最有興趣,提出多種配套策略,希望做到這些改善,也不用再另開國道7號。包括對國道1號做電子收費系統、差別費率、匝道移控等強化交通管理措施,或拓寬國道1號高雄都會區路段高架,甚至將鐵工路運輸形式納入考量;新建二港口跨港橋及第二過港隧道;也提出將台17線小港區路段、台88線、線道183等道路做升級、高架化等改善;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李翰林,更提議與貨櫃管理相關機關協調報關時間地點的規劃,如能將尖、離峰的車流分流,就更不需要國道7號計畫了。
為了這些確認這幾個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會議就已經開了4次,但其實開發單位重視的仍是主方案,而民間團體也多擁護零方案,質疑國道7號此計畫的必要性。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俊朗一再指出,此路到底是為了服務重車或是小客車,國工局應該講清楚。楊俊朗更強調,在一階環評的結論中,第一條就點出「應以整體路網之概念,評估計畫路線之替代方案及零方案」,但目前看來國工局所提計畫仍未滿足此點。
雖然會議中要求開發單位在討論指引表時,也要對替代方案做評估,但環署也坦言,並不可能要求開發單位做如主方案同樣強度的評估。
如此一來替代方案的討論是否僅是虛晃一招,開發單位提出了自己都認為不可行的方案作替代方案去進行可行性評估,例如對台88系統交流道增設匝道的方案,國工局工程師便坦言「不做也可以」。李育明回憶當時國光石化案進入二階後也同樣推出明顯不可行的方案,表示不樂見這樣的狀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