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管理法》即將上路、美麗灣度假村開發慘敗殷鑑不遠,環保署卻趕在現任環評委員卸任前幾天,將杉原棕櫚渡假村開發計畫送環評大會審查。
此案開發面積高達26公頃,是台北大巨蛋的2.5倍、美麗灣渡假村的4倍多、中山足球場的5倍,位於原應依《海岸法》保育的海岸地區;又因影響周遭四個部落權益,卻未取得部落會議知情同意。同時挑戰生態保育、土地正義等議題,使東海岸開發再受各界矚目。
原民代表及環團28日一早召開記者會,要求環保署暫緩審議,等《海岸法》上路後再依法條審議,避免重蹈美麗灣案覆轍,造成業者、環境與政府全盤皆輸;同時也邀請關心台灣海岸永續的朋友,明(29日)中午1點半,一起「路過」環保署,關心本案審議。
杉原灣開發不斷,杉原棕櫚渡假村搶著在海岸管理法上路前夕通過環評,原住民以及保育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暫緩。攝影:廖靜蕙。 |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案」歷經七次環境差異分析審查,專案小組做成有條件通過的結論。本案是目前東海岸開發面積最大(26公頃)、房間數(550間)最多的開發計畫,2002年通過環評審查,因超過3年未開發,於2010年依環評法規定,重啟環境差異分析。5年中,還曾因違法施工而遭環保署開罰,但即便如此,仍於爭議聲中通過審查,也成為《海岸法》通過前,首個要闖關的開發案。
本屆環評委員雖將於7月31日卸任,環保署卻欲趕在此前完成審議。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指出,杉原棕櫚案充滿爭議,因環差審查無法進入二階環評審理,缺乏更嚴謹討論的機會。他認為,大會應就有重大環境影響之虞的環差案件思考如何避免環境衝擊。
開發等不及 說好的海岸保育呢?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靖庭指出,《海岸法》開宗明義就是維護海岸自然生態、自然海岸線零損失、還有防止環境破壞。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在台11線旁,也是海岸管理法定義的「海岸地區」,依法須被保護。
若在法案施行前通過,未來開發單位若因執行業務觸法遭罰,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環團呼籲環署不宜貿然通過本案,而應於法案上路後再審。
杉原灣原屬全民所有,須加以保護、復育,卻淪為財團開發魚肉。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經理林育朱指出,根據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的研究調查,東海岸珊瑚礁有其獨特性,包括在杉原海域首度紀錄「貝氏耳紋珊瑚」(Oulophyllia bennetthae),珊瑚礁距離海岸非常近,當地發現的珊瑚種類更高達110種,多樣性令人稱奇。
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歷年珊瑚礁總體檢過程中,從水下拍攝得知,施工移除的植被,影響珊瑚礁存亡。而沉積物沖刷至海中,將導致珊瑚窒息死亡。林育朱進一步說明,國家公園網頁提及台灣珊瑚礁生存的最大威脅為陸地開發、水土保持不良。而海岸開發難辭其咎,更該審慎以對。
根據墾丁過去在珊瑚礁附近興建的飯店的距離,即使距離達205公尺的歐克山莊,附近的珊瑚礁已因開發與過多人為活動,而呈現衰退甚至消失的狀態。而棕櫚濱海度假村的開發過程或未來營運,勢必衝擊杉原灣的海洋生態。
開發未取得部落同意 原民代表要求延緩審查
由於原住民族極易淪為政府政策和財團侵犯的對象,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所有傳統領域上的開發,都須獲得原民知情同意權,而這也是全世界原住民人權的核心。
「原住民族就是因為聲音小才需要法律保障。」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高潞•以用•巴魕剌說,當政府和財團開發時,要徵詢包括使用者及影響到族人使用自然資源的相關部落。因此杉原棕櫚渡假村開發,必須經過當地都蘭、加路蘭、莿桐以及南王部落的同意才行。
今年3月,原住民族委員會在審查會議公開表示,開發計畫需取得這四個部落同意,但開發單位非常草率,只針對莿桐部落進行部落會議,程序又不符合要求。這些程序應具備出席者能代表每個家戶、須書面通知、開會以及知情同意資訊公開於部落長達30天,而同意人數是否超過出席手冊上一半以上等條件。
高潞•以用說,環評應站在守護土地正義的立場,但原住民卻被公權力打壓,政府不斷向財團靠攏,只是製造土地上的難民。她要求環保署長魏國彥退回本案,延緩審查。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Hafay Nikar(江長銓)表示,部落青年回鄉是為了傳承、實踐自己的文化,而非到飯店工作。從台北至都蘭定居、務農已兩年的徐青也說,土地應種出餵活人的糧食,以及永續未來,而非種出大飯店;「如果是為了鋪床單,就不需要到都蘭了。」
觀光無止境 「生雞蛋的無,拉雞屎的一堆」
而大飯店蓋不停,真有利地方發展嗎?高潞‧以用指出,過度觀光只給部落帶來環境負擔,川流不息的遊覽車,製造空氣汙染、帶來廢棄物,排擠了真正會來部落消費的人,使得部落沒有收益,變得更貧困。
「台東既然以觀光為最大發展利基,就更不該破壞自然資源;一旦破壞,觀光資產也將隨之消失。」台東居民黃哲彥表示。對台東人而言,守護自然資源是刻不容緩的,台東不是不發展,而是思考要怎樣的發展願景。
目前從都蘭灣到杉原灣還有幾個開發案正在進行,僅發展觀光不可能永無止境,終究得回應環境承載量問題。另一方面,眼前鎖定陸客的觀光發展,在一條龍政策下,只會讓當地居民更窮。黃哲彥認為,適度管控人數、發展民宿,構思能回饋當地居民的旅遊型態,才是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