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立委】吳焜裕緊盯環評法 要先建立全台環境資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新科立委】吳焜裕緊盯環評法 要先建立全台環境資料

2016年01月22日
本報2016年1月22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在許多人心目中,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焜裕是位食安專家,其實他也是位環境工程專家。以民進黨首席不分區立委的身分,即將進入立法院的吳焜裕,第一個目標就指向《環境影響評估法》。

吳焜裕說,現今環境影響評估(簡稱環評)的內容缺乏科學證據,無法得到民眾信任,當上立委後,將致力推動資料公開透明,並兼顧發展跟環保。吳焜裕強調,不是「換了位置就換腦袋」,而是要全面性來思考決策影響,其中,第一要務就是把環評做好。

民進黨新當選不分區立委吳焜裕談未來環保政策 攝影:陳文姿

環評法應大修  取得民眾信賴兼顧經濟與環保

吳焜裕環保相關資歷相當完整深厚,本身是環境工程科學博士,又曾在台塑、工研院工作,理論與實務兼具。此外,個性低調的他,其實參與國內環保運動多年,只是曝光度不高。吳焜裕也曾擔任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協助焚化爐等多樣污染物質分析、並參與空污決策評估等。

從學界踏入政界,吳焜裕說,將推動資訊透明公開,讓民間團體了解政府決策的考量與過程。他強調,進到立法院後,不會「換了位置就換腦袋」,但是思考要更加全面性。不單從環保團體的角度出發,也要思考經濟發展,年輕人就業等之間如何平衡與兼顧。而第一要務,就是把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做好。

每每進行重大開發前,開發單位都須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以供專家作為環評審查的參考,並決定是否可以進行開發。吳焜裕質疑,國內缺乏環境資料庫,這些由廠商提出來的數據,很多都不可信,所以,環評結果讓民眾不滿,導致激烈的抗爭。

他建議,國家應有系統的建立環境資料庫,健康風險評估也應交給有公信力的單位來做,長期來講,「環評法要大修」。

政府施政瞎子摸象  環境基礎資料亟待建立

對於目前環境議題的諸多紛爭,學者出身的吳焜裕講求的是證據,「做一個科學決策,第一步是蒐集資料,不然錢花下去,沒有對症下藥,反而是浪費民眾的納稅錢。」

以空污問題為例,吳焜裕說,他本身就是對空氣污染過敏的體質,當然極力贊成減少空污,但每家工廠排放量多少?火力發電廠降載真正影響是多少,空污測站測得的資料跟民眾呼吸的空氣又有多少差距?這些資料我們都沒有,如果減錯了地方,不僅浪費資源,還延誤了減量時程。

鉛水管問題也是,吳焜裕說,鉛對國人健康危害很大,但含鉛的日常用品有哪些?國人暴露鉛的主要來源是什麼?沒有這些基本資料,就算讓民眾去驗血,還是不能證明鉛從哪裡來。

「我們自己對台灣污染的情況是不了解」,吳焜裕感慨,他說,希望未來的環境資源部下面應成立環境研究院,充分蒐集國內各種環境基礎資料。而在民間,則鼓勵各地成立環保團體與在地學術單位合作,共同建構環境資料。

政府民間都要讓專業站出來  民主不走回頭路 

在一連串的食安問題與環境問題上,吳焜裕都看到「專業」的欠缺。不僅政府任用體制沒跟上時代,許多科目都沒有高考,導致專業人才進不去政府決策,他認為環保團體也需要訴諸專業,不能僅流於情緒性,「環保運動不是為了抗爭,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對於外界解讀民進黨提名吳焜裕是為了替瘦肉精美豬進口背書,吳焜裕表示,美豬是否開放進口,要重新評估,且過程要透明公開。他說當年美牛進口是黑箱作業,連學者都會害怕,一旦資訊透明公開後,科學證據攤開來,專家反而不用擔心。至於國際貿易,講的是對等原則,他懷疑美國早已掌握了台灣豬農偷用瘦肉精的情況;而過去政府能「牛豬分離」,中間可能涉及相對的利益犧牲。

吳焜裕說,中國食品安全體制改革腳步比台灣快,去年底,大陸人還告訴他:「我們現在不太敢買你們的冷凍水餃」。「但不必羨慕」,吳焜裕說,威權體制不需經民主程序,確實快又有效率,台灣也走過那樣的年代,但現在,我們已經進到民主社會,而民主社會,就需要充分考慮各個團體,讓大家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