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立委】讓台灣青創走向世界 余宛如力推公平經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新科立委】讓台灣青創走向世界 余宛如力推公平經濟

2016年01月29日
本報2016年1月29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編按:即將上任的余宛如,名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第八名,推廣公平貿易與社會企業多年,是年輕一輩代表。她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環境保護可以是經濟轉型、創業投資、社會企業、食品安全、性別平等…,需以創新思維與當代連結。而食安、食育也將是其未來問政要項之一,將會和同黨委員吳焜裕合作倡議。

余宛如精神奕奕地走進來,社企聚落的工作人員體貼端來香醇的咖啡,一室馨香,她開心地分享去年12月濾泡式掛耳隨身包榮獲中焙綜合豆組第一名的欣悅。去年5月,原行政院長官邸活化變身社企聚落開幕,推動公平貿易多年的生態綠接下營運管理工作,期待打造一個真正匯聚社會創新能量、提供台灣社會企業圓夢的平台。

同年,余宛如多年經營與推廣的公平貿易,在台北市政府的參與下,開始推動台北接軌國際、成為公平貿易的亞洲之都,而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也正式成為國際組織的一員,觸角向世界展開。

生態綠,從創辦到上創櫃板,余宛如一路走來,深知創業過程所要面臨的層層挑戰考驗,進入國會在即,辭去董事長一職,「做的比說的多」她明快俐落且充滿活力的實幹個性,亦將展現在其問政的幾個主要訴求:青創、社企、食安、性平等方向。

余宛如精神奕奕地談述預計推動的工作規劃

名列民進黨不分區第八名的新科立委余宛如,問政重點將展現在在青創、社企、食安、性平等面向。圖片提供:余宛如。

政治不是偶遇

最初被新創界的友人推薦給民進黨參加海選,名列不分區立委第八順位。相信公平存在所有產業當中,抱著推廣公平貿易進入政治領域討論的理念,余宛如極致地決心一搏。自承其實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很喜歡接觸基層,追求知識,不打嘴砲,想要了解政治、參與社會改變,並不一定要成為政治人物,但有種使命感,一直推著你走。」她回想。

2010年赴英國攻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飲食人類學碩士,有次參加倫敦公平貿易城市的支持者大會,遇見支持公平貿易的英國綠黨女性國會議員,見識到可倡議的多元面向,讓余宛如開始慢慢改觀,能夠想像公平貿易走進政治,可能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當今政經趨勢,多國針對公平貿易已提出相關國內外政策,比如歐盟於2014年1月通過公平貿易採購法,公部門編列預算時,會有一部分比例採購具有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平衡失衡的南北與經濟發展;同年11月,澳洲外交部公布一項為期四年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公平貿易援助」計畫,企圖銜接區域性的新夥伴關係。

看見公平貿易在政治領域的突破,加上英國的經驗產生認同,「只要能為公平貿易發聲,做應該要做的事。」因此,當回國後受到台灣綠黨的邀請,投入2012年台北市分區立委選舉,為仍是弱勢的公平貿易運動發聲,雖然缺乏資源與資金而落選,不過,體認到不因政黨較小,還是可以關注到弱勢,發揮幫助的力量,2012、2013年接連兩屆擔任共同召集人,至2014年因專注在生態綠的業務發展,才沒有參與黨務。

年輕人其實想打世界盃

被民進黨提名,先是感到驚訝,戰戰兢兢上任乃志在「做人民的大聲公」,「民進黨辜負過人民的期許,曾經跌倒再站起,歷經反省改革,一定謹記教訓,」她誠實道;公平貿易之於余宛如、如同空氣與水,如今換個場域實踐,希望為青年打造一個公平的創業環境而奮鬥。談到台灣現實:求生存,她如此強調,這幾年與許多積極創業的年輕人接觸,滿載希望、熱情、創意卻處境艱難,不得不出走、或低頭屈就於現實。

台灣創業的法規與環境,都還是製造業思維。年輕人想打的是世界盃,但往往就被陳舊的法規與環境綁住。因為創業艱辛、一路體嚐人情冷暖的余宛如說:「多痛,為台灣的困境、也為創業家感到切膚之痛」如何創造可以與國際接軌的公平創業環境,讓台灣想投入新創的年輕人不要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上,是多元奔放的新創產業迫切需求。

所以,新創產業、社會企業,將是她關注的重點議題。競爭環境已轉變,不能再守舊於節省成本的經營模式,一昧壓低成本,食安出問題、勞動被剝削、環境有污染,都是可預期的連鎖反應,「台灣的經濟轉型,有賴於一個兼顧公平性的市場機制,更快更新產業結構與類別、讓產業創造價值、把國際化帶回台灣。」余宛如分析說。

另一方面,她還認為未來會是一個女性發光發熱、愈顯重要的時代,承擔更大的責任,且女性特質正是地球生態的原生意識,不製造對立衝突,而建設共生和諧。近年來常為高階經理人、企業主上課,意外發現,她們很想為社會做更多事,如何提供女性愈加廣闊的視野,促進培力其永續發揮的職涯空間,性別平權亦是去年剛當上母親的余宛如尤其感同深切的著力點之一。

公平貿易的公平、透明精神,期待在國會開花;經濟轉型新創產業,打造年輕人多元奔放的藍圖

公平貿易的公平、透明精神,期待在國會開花;經濟轉型新創產業,打造年輕人多元奔放的藍圖。圖片來源:Unitarian Universalist Service CommitteeCC BY-NC-ND 2.0)。

素人新生代  有話直說

初始,為了推展公平貿易,700多場演講,讓余宛如從緊張轉變到從容自如,創造公平貿易的專業論述;到了政治舞台,不變的仍是實踐公平貿易公平、透明的核心精神,才36歲的她,疾呼時局關鍵在「思維要改變」。試想在一個公平的文化裡,產製流程透明,且人人得到公平的分配及對待,形成善的循環,或是以循環經濟的視角、把過去眼中的廢棄物轉化成可利用的資源,怎不令人期待?

或像食安問題,余宛如補充解釋,政府把關只是市場裡的一個環節,消費者也應深刻反省,食物價格其實是反應了世俗價值,總希望物超所值又便宜,鮮少去主動理解除了生產成本之外,它的社會成本、環境成本;習慣被化學味道餵養,不肖業者為了迎合大眾需求想當然爾會造假,劣幣驅逐良幣,因為「土地污染、食安威脅、醫療成本、勞動條件......,我們在追求銅板經濟、廉價的同時,又付出了什麼社會與環境的代價?」歸納回到倫理消費的改革,她一再邀請公民隨時參與。食安和食育,問政要項之一,將會和同黨委員吳焜裕一起合作倡議。

跳脫線性思考,環境保護在腦袋裡轉呀轉,她說,可以是經濟轉型、創業投資、社會企業、食品安全、性別平等……,一起來創新思維與當代連結。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