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老 士林百年小學公共財 民團籲速列古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最老 士林百年小學公共財 民團籲速列古蹟

2016年04月13日
本報2016年4月13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昨(12日)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BATTAO自主行動聯盟在士林國小前舉辦「守護百年老校文化資產,假公濟私的怪手別來!」記者會,呼籲現勘文資委員肯定士林國小乃台灣最老、第一所現代化國民教育小學之文化資產價值,即送即審文資大會予以法定保障,免於開發開路破壞。而校長修金莒也回應,願意與文資團體一起為提報為古蹟努力。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成員蕭文杰。攝影:林倩如。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成員蕭文杰攝影:林倩如。

(左起)王惠君委員、士林國小修金莒校長、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李乾朗委員。攝影:林倩如。

(左起)王惠君委員、士林國小修金莒校長、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李乾朗委員。攝影:林倩如。

列冊追蹤無效 力促文資審議

士林國小建於1895年,為日治時期在台興建的第一所現代化國民教育小學,伊澤修二以總督府學務長的身分在芝山岩創立「芝山岩學堂」,1898年改名「八芝蘭公學校」,1907年遷移至今日校地,1947年改稱「士林國民學校」,其改名、遷校過程都反應士林不同階段的地區發展史。

如今,校內仍擁有1916年(大正5年)12月25日完工的八芝蘭公學校講堂(圖書館),及30年代見證區域發展的公會堂(中山堂)兩座建築歷史悠久,亦為文資團體欲提報市立古蹟之基礎。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成員蕭文杰批評,北市文化局、教育局長年怠惰,文化局的列冊追蹤等於不繼續審議,列冊一點保護效用都沒有,何況國有財產屬於全民,提報文化資產更是憲法賦予老百姓的權利,不應限於所有權人;教育局長湯志民還曾發表〈建築之美─台灣第一所小學〉專文褒揚校史,小學裡的中山堂歷史尚且比台北中山堂(建於1936年)還早6年,倘若保留不下來,怎麼跟後代子孫交代?

他補充,台北市僅有兩間小學列入文化資產,萬華區老松國小、大同區大龍國小,然均建於1896年比士林還晚1年,呼籲文化局勿再以「列冊追蹤」推託卸責,即送即審文資大會,審議其是否具備文資價值並接受公評。

藤花下,百年校柱。攝影:林倩如。

紫藤花下,百年校柱。攝影:林倩如。

八芝蘭公學校講堂(圖書館)。攝影:林倩如。

八芝蘭公學校講堂(圖書館)攝影:林倩如。

公會堂(中山堂)。攝影:林倩如。

公會堂(中山堂)攝影:林倩如。

百年歷史真跡 拒為開發通路 

上月19日林欽榮副市長戶外開講「士林再生計畫」,提出士林再生策略,其中包括中正路路網重構,為了開闢「第二條中正路」已要求國小校地要退縮;岩山里里長、校友王芝安對此回應,他們說不會徵收、拆掉任何一個民房,現在還不知道會不會因此動到老建築,無論如何,拒絕為開發案犧牲!反對財團開路、反滅古蹟活路!

大雙溪好土聯盟、故宮退休編篡宋后玲說明,去年九月故宮博物院也被在地居民提報為古蹟,同樣僅是列冊,故宮顯具世界公認的文資價值,列冊追蹤緩不濟急往往錯失保存時機,以至於當下仍面臨大故宮計畫擴建工程的威脅。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主任周佳君則表示,士林再生計畫8個公辦都更案至少上千戶,高容積獎勵、高密度開發,為避免波及文資遭到拆除,一定要實質進到文資大會審議。

紀錄片導演洪維健也到場聲援,闡述歷史現場的重要性。信義區六張犁山區「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去年十月被指定成文化景觀,他形容,對歷史一定要很尊重,並保留現場,因為得花上冗長時間不斷努力去證明價值,如同50年代白色恐怖史料的出土等待,本來現勘委員不認識這段歷史,很難產生關懷,後經委員力陳才順利送入大會審議、經投票表決獲得正式登錄。

而薛琴、王惠君、李乾朗三位委員上午至學校勘查,由於建築本身做過補強,較難看出文資風貌,委員要求校方提供早期資料佐證,再來進行審查。作為管理單位,校方表示與民間提報的文資團體目標一致,但學校資源、人力有限,需要各界關心人士、校友共同參與推動,下月28日士林國小校慶,開放外界參觀,為其百年風華再現開展新篇章節。

岩山里里長王芝安。攝影:林倩如。

岩山里里長王芝安攝影:林倩如。

大雙溪好土聯盟、故宮退休編篡宋后玲。攝影:林倩如。

大雙溪好土聯盟、故宮退休編篡宋后玲攝影:林倩如。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主任周佳君。攝影:林倩如。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主任周佳君攝影:林倩如。

紀錄片導演洪維健。攝影:林倩如。

紀錄片導演洪維健攝影:林倩如。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