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肉燥飯承裝全台土地污染 「環南道」邀民眾品嚐環境哀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一碗肉燥飯承裝全台土地污染 「環南道」邀民眾品嚐環境哀愁

2016年05月25日
本報2016年5月25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藝術系畢業生用一碗肉燥飯傳遞台灣土地遭工業污染的哀愁。台南藝術大學主修陶瓷的李珮瑜,在畢業製作中走訪全台工業污染的土地,收集受污染的土壤燒製成陶碗,並以行動藝術的方式,開著小貨車到各地現場煮肉燥飯給民眾吃。她用這些陶碗盛裝肉燥飯,邀請觀者品嘗,有些人會不敢吃,在和民眾互動中,藉以述說這些陶碗的故事,傳遞台灣環境污染的問題。

李珮瑜的藝術作品是用污染場址的土燒製陶碗,邀請民眾品嘗一碗肉燥飯。攝影:李育琴

李珮瑜的藝術作品是用污染場址的土燒製陶碗,邀請民眾品嘗一碗肉燥飯。攝影:李育琴

李珮瑜昨(24)日在大林蒲舉辦的「環南道-環境旅行計畫」起跑記者會上說,她的陶碗作品使用了包含桃園RCA工廠、雲林麥寮、台南二仁溪和高雄旗津、大林蒲等地的污染土壤,其中最毒的大概就是大林蒲外海填海造陸所使用的仁武焚化爐廢砂。她盛了一碗肉燥飯給大林蒲鳳興里里長洪富賢品嘗,洪富賢表示,大林蒲的土壤和地下水長期遭到污染,「這碗飯我不敢吃。」

學生用行動藝術  喚起民眾對環境議題的重視

九位影像和藝術科系大學生所組成的「環南道-環境旅行計畫」,是透過藝術創作,深入拍攝雲林麥寮、後勁五輕、林園三輕和台中火力發電廠等環境議題。在畢業之前,他們規劃了一趟另類的畢業旅行,將藝術展覽搬出常態展館,由南而北進入社區巡迴播放,透過行動藝術和互動,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所面臨的環境議題。

學生發起人何郁琦說,在南部就讀深刻感受到空氣污染對自身健康的影響,這些污染在北部是看不到的,希望藉由藝術和媒材的創作,在這次環境旅行計畫中,表達出對環境議題的想法。

第一場行動,就從40年來遭受工業污染迫害的大林蒲和鳳鼻頭開始,之後他們將一路北上,前往後勁、台南二仁溪、雲林麥寮、彰化大城、台中火力發電廠和桃園RCA工廠等地,最後在6月1日抵達台北,屆時將與其他拍攝空污議題的影片導演一起舉辦「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畫首映會。

「脫口罩!找藍天」總製片林泰洲指出,該計畫總共有20部影片,拍攝出現今台灣嚴重的空污問題,希望政府和民眾都能重視。他強調,學生所拍攝的影片將巡迴台灣污染場址各點,這些地方政府的官員、工廠主管,都應該要來看這些影片,如果認為污染沒問題,請吃吃看學生煮的肉燥飯,否則就應改善污染!

影片記錄大林蒲人遭受的環境不正義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在現場聲援學生行動,她指出,大林蒲和鳳鼻頭有高雄最大懸浮微粒排放來源-中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最大貢獻來源-中油大林廠,且附近有台灣最老舊的火力發電廠-台電大林火力發電廠,不只固定污染源已經嚴重超標,移動污染源包括柴油車、貨車、聯結車等大量出入,造成空氣中充滿致癌廢氣PM2.5。

環南道環境旅行在大林埔出發,當地環保團體聲援學生,邀請民眾關注空氣污染問題。攝影:李育琴

環南道環境旅行在大林蒲出發,當地環保團體聲援學生,邀請民眾關注空氣污染問題。攝影:李育琴

她說,學生所拍攝的紀錄片中,記錄了大林蒲發生的所有環境不正義,就如同受空污影響的小朋友的肺裡,記錄著所有的不公義和污染。她希望這個行動能夠受到重視,讓大家一起關心中南部嚴重的污染問題。

長期承受當地重工業污染的鳳鼻頭居民黃義英也說,環保署已經訂定高屏空污總量管制,要污染減量5%,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又不斷要來這裡開發,真是矛盾!逼得人民走上街頭。

洪富賢表示,政府40年來一直無止境的開發,已經影響到大林蒲居民的生活環境,大林蒲人已經受夠了。未來還要繼續往海邊填海造陸,設置遊艇製造專區和自貿港區,他呼籲政府不要再繼續追殺大林蒲人,還給大林蒲和鳳鼻頭人居住正義。

被毒害多年仍無解  RCA受害者無奈

洪富賢接下李珮瑜所盛的飯時說,肉燥飯很美味,但是南星計畫填海造陸廢土所燒製的碗,讓他想到大林蒲長期遭受的污染,而不敢吃,「因為我還要留一口氣跟政府拚命。」

李珮瑜說,她也曾到桃園煮肉燥飯給RCA工廠受毒害的阿姨們吃,一位一身病痛的阿姨說:「我們都已經被毒這麼多年了,吃這一碗無所謂。」她的自嘲道盡小人物的心酸,李珮瑜表示,對抗企業污染往往緩慢且艱難,而在過程中,人民是渺小、無力而備受煎熬的。

里長洪富賢說,大林蒲長期遭受土地和地下水污染,這碗肉燥飯他不敢吃。攝影:李育琴

里長洪富賢說,大林蒲長期遭受土地和地下水污染,這碗肉燥飯他不敢吃。攝影:李育琴

對於將藝術創作與環境議題結合,李珮瑜表示,不希望自己的藝術作品,只是放在展覽館的白盒子裡,而是希望能夠用行動結合議題,讓大家意識到自己離這些環境問題並不遠。

參與「環南道-環境旅行計劃」的九位應屆畢業生,分別來自雲林科技大學、中正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他們從去年開始進行串連,共同以環境議題作為創作主題,並且策劃這場畢業前夕的環境旅行展出計畫。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