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摘錄自2016年12月29日蘋果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香港大嶼山東北的大小磨刀洲海域,週五(30日)起劃為海岸公園,補償興建港珠澳大橋對海豚的影響。有了海岸公園,但海豚不回來。
翻查工程的海豚監測數據,首年工程東北大嶼山有70隻海豚出沒,最近一年只餘一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濕地保育總監劉惠寧指,受三跑工程影響,赤鱲角海天客運碼頭部份高速船改行龍鼓洲以北海域,對當地海豚造成滋擾,降低海岸公園成效。
根據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工程最近一年的海豚監察數據,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東北海域只有1隻海豚出沒,而工程首年、即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間,有70隻海豚出沒。整個北大嶼山海域海豚出沒數量亦下跌,工程首年有589隻海豚出沒,最近一年只餘171隻海豚出沒,三年間銳減近七成。
劉惠寧指海岸公園限定駛經船隻在時速10海浬以下,雖然海天客運碼頭高速船繞經沙洲、龍鼓洲海岸公園,將時速降至15海浬,但海豚活動範圍超出海岸公園範圍,仍受高速船滋擾。
他直言劃定海岸公園不等於海豚生活環境有保障,因為海岸公園限制針對捕魚、船隻航速等,發揮作用有限,而且政府往往在大型填海工程完成後,才劃出海岸公園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