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捕捉及儲存碳的功能非常重要,固碳量是同面積雨林的50倍。然而,每塊濕地的固碳能力都不同,有的甚至會排碳。
科學家便想出一個辦法——在濕地中大量埋放茶包,以監測碳吸存量。茶葉如果分解得快,代表土壤釋放了大量的碳;分解得慢,則代表土壤可以有效儲存碳。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這項計畫由澳洲科學家發起,由維多利亞省迪肯大學 (Deakin University )藍碳研究室的科學家麥克里迪 (Peter Macreadie)擔任主持人,號召各國公民科學家加入,以瞭解不同濕地捕捉及儲存二氧化碳的效率。目前除了南極洲以外,國際上已有500多位科學家響應。
有些濕地的固碳能力會比其他濕地好,然而有些濕地甚至會排放碳,這可不是什麼好事。麥克里迪說明,團隊需要找出最佳的固碳濕地,以便決定如何分配保育資源。
這一向是科學家的大難題。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濕地,若要以同一基準來比較碳吸存量,光是安裝監測設備就得花上數千美金。不過,麥克里迪博士發現文獻提及,埋放在土壤裡的茶包可以監測碳釋放到大氣中的速率。「於是我想,」麥克里迪說,「我們何不把這招用在濕地呢?大家總認為創新就是要運用很炫的尖端科技,但有時最簡單的方法最好。」
麥克里迪等人的研究選用的是立頓茶包。一則是因為各國科學家在研究陸地上的碳吸存時普遍選用它,它在濕地中分解的速率也很具代表性,而且研究所需的茶包種類在世界各地都買得到。
立頓公司提供麥克里迪博士5萬個茶包,讓他的團隊埋放在維多利亞省的嘉迪娜溪濕地 (Gardiners Creek wetlands)和西港灣 (Western Port Bay)。
監測期三年 每個茶包都有身分證和定位標記
計畫協調人塔克特博士 (Stacey Trevathan-Tackett )在土裡鏟出深約1公分的缺口,並放入茶包。每個茶包都有編號和標記,並將埋放位置記錄在全球定位系統。每處樣區約埋放40至80個茶包。
塔克特對衛報記者解釋,研究團隊使用的是綠茶和紅茶,它們成分不同;綠茶沒多久就會分解,而紅茶分解得慢很多。「我們在同一個環境下使用這兩種茶包,一方面可以比較兩者的分解速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其他環境下同組茶包的分解速率加以比較。」
這些茶包的監測期是三年,研究人員定期會將茶包挖掘出來,以計算分解速率。
一旦研究人員找出哪些濕地固碳效率最佳,人們便可以集中精力保護或復育這些濕地,確保它們不再受到人為干擾。麥克里迪博士指出,濕地如果遭受破壞,可能在短短幾個月內釋出封存數千年的碳。
麥克里迪感嘆,多人不喜歡紅樹林或長著海草的濕地。人們為了美觀或發展農業而把濕地的水抽乾,或在溼地上修建道路、機場和大型足球場。數以萬計的濕地已經消失,「我們不知道這是多大的損失。」
濕地周邊居民也能當公民科學家
住在濕地附近的民眾也能參與研究計畫。若有人向藍碳實驗室表達參與意願,他會收到內含茶包和埋放須知的材料包。目前除了立頓所支援的茶包,研究是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進行;團隊希望隨著不同更多國際參與,可以吸引到更多資金。
「我們也希望透過鼓勵專業和公民科學家的參與及宣傳,可以讓更多人瞭解濕地對生物多樣性、碳吸存及污染防治有多重要。」麥克里迪博士說道。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科學家、全球碳計畫【註】 執行長卡納德爾( Pep Canadell)博士也讚許這個研究的想法;他認為,「濕地在世界各地飽受威脅,任何能夠突顯濕地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科學證據,都有助於說服主管機關、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投注資源保護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