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終結石油年代》將可行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終結石油年代》將可行

2017年08月05日
作者:林倩如

片子開頭一個再日常不過的動作,把汽車打開油箱加油,然後跳接冰山畫面,不用暗喻,明示氣候異常與二氧化碳排放的扣連關係。聯想到2014年綠色和平「北極守護者」全球1000萬個簽名連署的緊急宣廣,海冰消融北極熊面臨絕跡,呼籲施壓成立北極保護區。

其背景就是因為新一輪北極鑽油熱潮瓜分資源的競奪展開,殼牌(SHELL)、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挪威國營石油公司(Statoil)等等國際石油公司,枉顧一旦發生漏油事故將帶來生態/棲地的毀滅性災難,也要到北極鑽油,只是為了僅僅足以提供全球使用約三年的石油儲量!若不及時阻止,至2020年,將有多達15間企業同時到北極鑽探石油!

熊熊森火、原油噴發,揭示著自工業革命以來兩個主要碳排放來源,「給我選擇,給我自由」,而石油,絕不是唯一選擇。1920年代,石油業者挾低成本優勢,大幅開拓市場,使生質燃料之生產與研究工作從此停擺,龐大跨國企業鋪天蓋地對人類生活進行綁架、欺騙,甚至威脅生存權利。80年代,人們終於覺察到過度使用石化燃料的後遺症,其產製才再度復活。現在,該是想像生質/另類燃料和重新實踐的關鍵時候。

《終結石油年代》劇照。圖片來源: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堤供。

紀錄片由各具代表性的不同人物訪談流暢組構而成,部分穿插歷史新聞片段。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長便先從工業革命人口倍增、佔領肥沃無主的土地談起。石化燃料的消耗及森林砍伐,造成碳排放量失衡飆漲30%,就算大量植樹補救亦只能吸收10~15%碳排放量,溫室效應再極端發展下去,100年內氣候循環勢必完全終止。點出一個地球母體的輪廓,世界末日不是電影。

全球有六成的石油運用在交通工具上,且有增無減。再來,則是一個個生質能源的當代實況:一位藉木氣爐(源自1930年)行駛貨卡的司機,告訴你這老技術還很好用呢,卻曾經被依法禁止上路(因為使用的燃料不合法,不合法的原因乃是燃料沒有繳稅);在一個開發生質能源專利的實驗室,研究人員告訴你雙酯燃油之製作;一個只有三門汽缸使用彈性燃料的實驗車跑了20多年依舊勇健(直接注入超市買來的罐裝植物油的鏡頭叫人吃驚),同樣因受限法律難以推廣,不管想法多好;而來到德國的柴油引擎製造商、改裝廠,其技術改良使植物燃料成為具體可能。

還有農夫兼工程師要告訴你,獨立於全球市場之外建立迷你經濟體的重要,除了油,油渣還可作為動物飼料;被政府起訴稱之違禁油的能源發展協會,尚期許定期組織能源專家、製造商、農夫、科學家們共聚商討研方,因為「世界充滿潛能,我們需要更多盟友,為這個世界努力」;越多農夫製造植物油,在地收入、就業機會均能改善。石油集團所掌握的權力,就是不想讓人們知道,你可以做出抵抗,一個被迫加入的、政府支持的制度,再生/生質能源正是一個微妙的產物介於此之間。

此外,本片也帶到動物油(幾乎可應付布列塔尼漁船需求,因此得以保護漁業存續)、富含油脂的藻類等燃料應用。多元的替代性生質燃料研發,歐洲先進國家各有政策,然在歐盟體系底下,則相應一定的進程目標,例如歐盟訂於2020年,生質燃料必須達到汽車總燃料量的10%。不過,生質燃料需求日益增加的趨勢,已開發國家大規模投資壟斷,已經造成全球貧窮人民的糧食危機,另有提煉所耗費生態成本、人權等問題,近年來爭議不斷。無論如何,台灣在產製生質能源方面,起步未久,他山之石多以借鏡。

一片節奏明快,短短不到一小時,輕鬆不說教的入門,深入淺出輻射思考向度,砲口統一的是對於政客不作為、無能的批評,警醒於環境保護而做出反應、行動。所以,反思所謂的再日常不過?石油繫乎能源議題,這個將耗盡地球百萬年資源的年代必須終結,越切身越容易無知麻痺。油價波漲時,市井小民頂多前一天大排長龍趕著加油,咬咬牙日子繼續走。我們必須顛覆能源的思維,自發參與其中,不只是經濟學者的事,不僅是工程專家的事,便利跟自由並非不可兼得,我們要能有所選擇。

※ 編按:本文為2014年環境線上影展《小確幸不幸》參展影片《終結石油年代》影片賞析文章。原刊載於《環境通訊網》,刊登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