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逾40款食油含基因致癌物或塑化劑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消委會:逾40款食油含基因致癌物或塑化劑

2017年07月19日
摘錄自2017年7月17日東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香港消委會最新檢測發現,有5款食油檢出的塑化劑高於香港的行動水平和歐盟的含量上限,消委會已將檢測結果轉交食安中心跟進。消委會檢測又發現,另有42款食油樣本檢出污染物氯丙二醇,46款含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

消委會搜集了60款常用食油樣本進行測試,檢測是否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發現41款含有塑化劑,當中「大昌食品優質純正花生油」、「佳之選調和油」及「Sunny Meadow Blended Canola Oil and Olive Oil」的鄰苯二甲酸二(DEHP)含量,分別超過行動水平的0.6倍、3.6倍及4.2倍。「保得橄欖果渣油」的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和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超過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約1倍,「Clearspring Organic Tunisian Extra Virgin Olive Oil Unrefined Cold Extracted」的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含量亦超出行動水平0.7倍。

消委會指,按歐洲食物安全局意見,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士為例,塑化劑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DEHP為3毫克,DBP為0.6毫克,DINP和DIDP合計則為9毫克,以檢出值最高的樣本計算,分別要持續每日進食超過約0.4公斤、1.2公斤和0.5公斤,才會影響身體健康。

食安中心回覆指,有關樣本在一般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另「Sunny Meadow Blended Canola Oil and Olive Oil」的供應商已將產品下架並進一步檢測。他指出,香港食油一般以軟塑料或玻璃作容器,含塑化劑機會不高,但如消費者在家中以其他容器儲存食油,建議使用玻璃容器較穩陣。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姚鍾平指,食品與塑膠物料接觸時,鄰苯二甲酸酯能從塑膠轉移到食品。食油在生產、運輸及包裝時均有可能與塑膠物料接觸而令食油被污染。

消委會指,現時香港沒有食油的安全標準,冀政府注意國際間對各種污染物的最新評估,並參考國際標準,在港制定相關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