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回顧】紛紛擾擾中的藻礁大未來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7回顧】紛紛擾擾中的藻礁大未來

2017年12月26日
整理:鄒敏惠

一切要從這片連續27公里的藻礁地景說起。4月26日,來自桃園新屋的葉斯桂在台北市中心吹響海螺。低沉的螺聲,彷彿訴說著藻礁的哀傷。原來,中油打算在他的家鄉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6月21日,中研院學者陳昭倫投書媒體,書寫他走在大潭藻礁上,感嘆著如果這是在澳洲大堡礁,將會如何被對待,腦中不禁浮現出「油麻菜籽」這一首經典的老歌;26日,環署進行「桃園市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環差初審。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學者陳章波、陳昭倫二位學者看法大不相同。陳章波在會議中並表示,柴山多杯孔珊瑚已經不是只在柴山才有,建議「降級」。

接近年中,搶救藻礁行動出現新一波進展。8月28日,國際生物礁研究權威雜誌《珊瑚礁》(Coral Reefs)正式接受並發表〈北台灣史無前例的藻礁最值得優先的保育〉一文,這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合作的投稿;9月18日,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全體研究員發起連署聲明,搶救桃園藻礁;9月28日,中研院院士廖運範、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趙淑妙等多位學者再次呼籲搶救,「至少有1200隻裸胸鯙!」

10月5日,經濟部長沈榮津於立院進行業務報告。他表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還是要在觀塘」。他說,會在旁邊復育藻礁,環保與供氣並重,建設與復育也「同時進行」。

前立委、海洋學者邱文彥投書媒體,直指如果觀塘一案照原規劃通過,海岸法的精神和價值將蕩然無存。11月15日上午環團前往行政院,再遞交訴願書,要求行政院出面處理。更對行政院長賴清德要求經濟部設法加強力道解決問題,卻不思另尋他址的替代方案,感到非常失望。

回想今年初,上百位當地年逾花甲的婦女,頭帶著白鷺鷥或各式魚類頭套,北上請願,要求曾於2013年參加藻礁健行的小英總統,救救藻礁。然而一年過去,藻礁的未來仍在紛紛擾擾中飄搖未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