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優秀巡山員 扶輪社首度贊助獎金 創歷史新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表揚優秀巡山員 扶輪社首度贊助獎金 創歷史新頁

2018年03月22日
本報2018年3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選在3月21日「國際森林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林務局首次邀請企業團體,共同表揚從一千多人中脫穎而出的16位優秀巡山員。在國際扶輪社3523地區支持下,15名績優森林護管員、1名傑出護管員共獲頒每人1萬元及2萬元獎金。


照片提供:林務局。

以獎勵金回饋優良巡山員 匹配獎狀

過去獲表揚巡山員並未領有獎金。這是台灣首度有民間企業團體以贊助獎金的方式,支持優秀森林護管員對森林保育的貢獻。

國際扶輪社3523地區近年開始關注森林保育,先是2017年底,在北投貴子坑編號第3008水源涵養保安林內植樹造林,當時12月22日的「一人一樹,創區造林」揭牌典禮上,林務局即邀請國際扶輪社於今年國際森林日時,共同表揚績優森林護管員,同時喚起社會大眾保護山林的意識。如今,這個允諾實現,林務局長林華慶代表林務局感謝扶輪社,台下護管員熱烈的掌聲持續不斷。

為了台灣珍貴的森林資源,林務局各林管處編制下的森林護管員(巡山員),是最前線的守護者,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查緝盜伐、搶救森林火災、協助山難搜救等,工環境地處偏遠山區,任務繁重而危險。林華慶表示,森林護管員的努力對環境和國土保安有莫大貢獻,未來的森林日將持續邀請企業合作,給予森林護管員最大的鼓勵和肯定。

提到這項合作計畫,國際扶輪社3523地區總監朱健榮接受採訪時說,植樹造林之外更需後續撫育、養護、巡視,讓他們意識到平日工作非常辛苦又危險的森林護管員。

「聽局長說,政府每年頒發優良護管員獎狀,我們覺得實質意義不大,就想透過一些獎金,除了精神上的肯定外,給予實質的獎勵。」朱健榮說,森林護管員維護土地完整,還要保護森林免於盜伐,巡視工作上艱苦危險,未具備相當體力也無法執行,對於他們的奉獻非常敬佩。

至於延宕一段時日的森林護管員危險津貼給付問題,林華慶接受記者聯訪時表示,由於森林護管員身兼各項要職都牽涉到專門技術,因此進一步擴充概念以「專業加給」給付,目前已報院審查中。

朱健榮表示,如果幫得上忙願意為森林護管員講話。「政府若未對這件事付出行動,我們每年也會為這件事付出關心。」

何啟文:為森林改良蒐證工具 忍辱負重不容森林犯罪

林務局「傑出森林護管人員」是從8個林管處一千多位森林護管員中,依其責任表現、艱辛程度、實際業績等為衡量標準,選出1位年度傑出護管人員與15位優秀護管人員。

2017年度傑出森林護管人員的榮耀,由新竹林管處的泰雅青年何啟文獲得。到職2年來,經常揹負重裝深入山區進行森林資源調查;無論風霜雨雪,都配合警察單位夜間埋伏查緝,去年有四度機警地察覺盜伐跡象而主動出擊,有一次是聽見林中隱約傳出鏈鋸聲,警覺有異,立即通知警方查緝,結果當場捉拿5名山老鼠。

他也善用紅外線自動照相機蒐證,並自動研究如何改善自動照相機的掩護裝置,更提供寶貴情資,因此與警方破獲多起盜伐案件。


新竹林管處巡山員何啟文獲頒2017年傑出護管員。圖片來源:林務局

一人一樹實踐社會責任 幫台灣種樹維繫好環境

國際扶輪社3523地區以6年認養貴子坑的3008號水源涵養保安林,此區古時有「鬼仔坑」之名,曾是採取瓷礦的礦區,經林務局編入保安林,歷經多年保育後,植被恢復已有顯著成效。

朱健榮解釋,國際扶輪社一開始以關注小兒麻痺患者為主,但隨著時代進展,環境惡化,甫上任的全球總監呼籲這屆社友,每人為保育環境種一棵樹。此次行動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民間團體以及企業投入,協助台灣森林中的無名英雄。據了解,台灣扶輪有12區,約35000人,這項政策預計今年6月底達成。

今年國際森林日主題為「森林與永續城巿」,林務局表示,企業熱心挹注造林經費,帶動國人關心全球暖化議題及造林重要性,十分有助於達成國土保安、水源涵養、營造動植物生態棲地多元服務價值等目標。林務局自2008年至今總造林面積達32,812公頃,相當於每年減少49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國際扶輪社3523地區認領林務局貴子坑國有林。總監朱健榮(左二)、局長林華慶(中)。林務局提供。

★2017年度傑出森林護管人員    

  • 新竹林區管理處 何啟文

★2017年度優秀森林護管人員

  • 羅東林區管理處 張登傑
  • 羅東林區管理處 陳一中
  • 新竹林區管理處 李慶亮
  • 東勢林區管理處 古仲凱
  • 東勢林區管理處 洪煙深
  • 南投林區管理處 金國和
  • 南投林區管理處 詹益照
  • 嘉義林區管理處 鄭明章
  • 嘉義林區管理處 施耀程
  • 屏東林區管理處 李勤海
  • 屏東林區管理處 張文山
  • 台東林區管理處 孫少中
  • 台東林區管理處 陳俊宏
  • 花蓮林區管理處 方金明
  •  花蓮林區管理處 薛順興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