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辦公室開始低碳生活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從辦公室開始低碳生活

2009年04月22日
作者:霍偉亞(《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的運營主管)

綠色辦公室;圖片來源:♥ Jaye能耗,電子廢物,輻射,噪音和廢氣等問題挑戰著我們的辦公環境。作者指出到我們發起這場辦公室革命的時候了。

「據估算,2007年中國IT產品的總耗電量在300億度至500億度之間,幾乎相當於三峽電站一年的發電量。」

在中外對話網站發表的文章《低碳生活需要高成本》中,第十條評論說:「公民的個人低碳行為是要付出高成本的」,「但是對於更高的一個層次,公司、社會團體、政府等來說,低碳就是應該考慮,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方面了。」

筆者贊成這位評論者的說法。政府、企業、高校等各種社會組織不同於個人,它們的行為有規模效應,環境影響大但環保成本相對較低。社會組織在環保方面有個人無法比擬的低成本優勢。所以讓社會組織從自身做起,減少環境影響更為經濟可行。

社會組織從自身做起,首先大有可為的就是辦公方式的變革。進入資訊社會,人類的辦公方式經歷了從傳統低效率的辦公方式進入資訊化辦公的過程,資訊技術極大提高了辦公效率。紙張使用減少,是該變革的特點,也成為組織標榜環保的舉措。今年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共發放2500台筆記本電腦給政協委員,減少大量紙張的使用,讓很多人認為這是環保之舉。

無紙化辦公確實給環境帶來了好處,減少了森林砍伐和紙張製造過程中的各種污染。但變革也帶來了新問題。辦公室中的大量IT產品,極大地增加了電能的需求,也成了辦公室的污染源,還帶來了電子垃圾的問題。

在去年4月「資訊技術與節能減排」論壇上,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張小沖稱,中國政府每年800億的能源消耗中,50%來自IT產品。近年IT產品能源消耗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長。他說,「據估算,2007年我國IT產品的總耗電量在300億度至500億度之間,幾乎相當於三峽電站一年的發電量。」

綠色和平網站顯示,如今每年世界產生的電子垃圾達到2千萬至5千萬噸。中國正在進入電子產品報廢的高峰期,廢棄的電腦、印表機等電子垃圾的數量已不容小覷。據北京晚報報導,2010年北京市將產生15.83萬噸電子廢棄物。不僅如此,雖然關於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早在1992年生效,但電子垃圾依然大量非法湧進中國,筆者曾到世界著名的電子垃圾拆卸基地--廣州貴嶼實地考察,它們處理的各種品牌的廢棄電腦、印表機等電子垃圾主要來自國外,中國國內產生的電子垃圾往往在產生地周邊地區已得到「解決「。他們處理電子垃圾的方式極為落後,提取有用材料和金屬過程中帶來等重金屬污染,對生存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了極大威脅

除能耗、電子垃圾等問題,IT產品也產生了大量室內污染,輻射、噪音、廢氣等,既影響員工健康,也不利於組織提高工作效率。

面臨資訊化辦公的環境挑戰,我們需要一場辦公變革,新辦公方式在維持現有效率或更高效率的同時,需具備低能耗、低污染的特點,即綠色辦公。

現在很多IT廠商已將「綠色辦公」作為產品推銷的噱頭之一,反映出IT產品的環保要求已是大勢所趨。也有一些社會機構已經拿綠色辦公要求自己,儘管綠色辦公僅僅是個新興概念,尚無專業標準。
年初,戴爾(中國)公司宣佈,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採用高密度設計、虛擬化技術等,幫助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完成原資料中心的綠色改造,既能減少能源消耗,也降低了資料中心佔據的空間。殼牌印製的手冊《工作場所的節能挑戰》,宣導使用遠端會議設施、上下班多乘公共交通或者拼車等方式,減少辦公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2008年11月,根與芽環境教育專案北京辦公室(以下簡稱「根與芽」)在北京啟動了「綠色辦公室評估專案」,在伊爾姆環境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指導下,讓中國的青年學生用現場觀察、調查員工、採訪主管等方式,從照明、供熱製冷、辦公設備、辦公室綠化、員工行為等角度對一些公司或機構的辦公室進行評估,進而打出分數並給所評機構提交建議,一年後回訪,瞭解改進情況。根與芽在上海的辦公室2008年評估了120家公司或機構的辦公室,北京辦公室啟動至今評估了17家。

3月19日,「綠色辦公室評估專案」評估了思科系統(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的辦公室,思科員工可以遠程辦公讓綠色辦公室評估專案協調員郭婷婷印象深刻。據北京市統計局近日發佈的《北京市居民時間利用情況報告》,2008年北京市城鎮居民與工作有關的日均交通耗時達70分鐘。僅遠端辦公就讓員工既節約了時間,又減少交通的碳排放,還減少了公司的辦公各項成本。

當問到,是否有公司將自己的辦公設備維護等業務交給專業機構,或者乾脆只租用辦公設施時,郭婷婷說只有兩三家,很多企業還不知道可以這樣,仍按傳統觀念,一個企業自然要有自己的各項辦公設備。

其實現在不少企業已經不購買IT產品,僅僅從辦公服務機構租用,專業機構負責管理,可以提高產品的利用率,降低IT產品的使用數量,優化機構辦公方式。

另外筆者注意到,已經接受評估的北京17家機構有些本身從事環境相關行業,日常辦公中已注意綠色辦公,而「綠色辦公室評估專案」與接受評估的企業之間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約定,不對外公佈評估的分數。

機構出於社會責任或者降低辦公成本的需求,會主動改變自己的辦公方式,但在無社會普遍要求情況下,它們選擇低調行事。因此,辦公方式的變革,僅靠自我意願無法完成,政府應制定綠色辦公專業標準,包括能耗、室內的廢氣噪音輻射標準、以及廢棄電子產品的處理程式。用政策推動機構管理人員的辦公理念轉變,形成新一輪辦公方式變革。最終交由市場完成綠色辦公所需要的各種服務。

根與芽說他們時機成熟時會在世界範圍推廣「綠色辦公室評估項目」。環保NGO的創新行動已經給社會一個積極的信號。為了不再讓機構「偷偷地」自我變革,政府應該將「綠色辦公」政策化,推動新一輪辦公方式變革。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4月21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