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就是難以下嚥,有些事情就是難以置信;在看見他們開著兩台廂型車抵達,恐懼頓時像我在門廊跑來跑去的寶貝,亂紛紛地佈了我一身之前,我根本不相信《48小時》真的會來採訪。我早該相信的。大家都把這當作一回事,四個鎮的鎮長來了,台塑的主管也到了;商會的人、經濟發展局的人、鎮上另外兩家化工廠的人、記者。尤其是記者,哪有記者聽到風聲不趕來搶新聞的。
休士頓那裡來了一架直升機,載滿電視台人員,台灣的《中國時報》還從紐約派了一位記者,先飛到休士頓,再租車開過來。這群人同時出現在我家的門廊。他們都很和氣,穿得也很體面,夾克口袋鼓鼓的,裡面塞滿底片和線圈筆記本,電線牽得滿地都是。孩子見到了人像小雞四處亂竄,只有克羅特看到閃光燈伸手要抓,看到任何裝箱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想要拿,一位台灣記者蹲下來,手裡拿著攝影機,讓克羅特看個清楚,克羅特伸出手指,輕輕劃過鏡頭。
連續3天,記者在我的上衣和領子上纏滿電線,我走到哪頭上都有兩個巨大的銀色打光板,連去房間幫扭來扭去的寶寶換衣服都有攝影師跟拍,「這就叫做實境節目,」記者說,「觀眾最愛這個。」
拍完我的生活,節目人員開著標有《48小時》的廂型車拍攝卡杭郡,所有化工廠似乎都停止運轉,廢水、廢氣不再排放,焚化爐也不再冒煙,好像收工放假似的。康福鎮的鎮長氣歪了,她穿著全新的淡黃色套裝,一頭金髮梳得服服貼貼,嘴巴塗成血紅色,面對鏡頭說,「真是太可怕了!我們的小鎮本來很寧靜的!」
商務局局長陷入沉思,發他的局長脾氣,台塑違法這種事應該關起門來討論就好,犯不著搞得人盡皆知!他擔心事情曝光會打擊當地海產業,難道捕蝦人吃的苦頭還不夠嗎?瓦利和台塑代表去跟我兩個哥哥會面,(貝比因此老大不高興,他是我先生,但卻沒人理睬他),要他們恐嚇自家的小妹,叫她嘴巴關緊一點,否則整個漁鎮的人都曉得海產業凋敝要找誰算帳。我哥哥沒有恐嚇我。如果他們真的恐嚇我,還算哪門子的親兄弟。
會議當天,大家都到了:群星雲集,眾星拱月,《48小時》全程拍攝。所有賣座電影的元素這場會議全都包:戲劇張力、爭吵鏡頭(現場直播),還有數不清的政府各級官員出席,他們偏離舞台中央,躲避眾人眼光,避答問題。
台塑的人也來了¾¾好不容易他們公司上下終於達成協議,原本他們根本不打算派人來參加我們這種會議!後來因為不想讓一堆外人在台上胡搞瞎搞,總要有個人代表台塑,所以決定派人過來!恐懼最後占了上風,台塑和台塑背後的靠山全都來了,有員工,有政客,有公司老闆,連商務局、經濟發展局、港務局的人全都到齊,他們拿著手寫標語和海報看板聚集在正中央,好像台塑的啦啦隊。台塑的高層主管穿著簇新的黑色西裝,坐在商務局人士正後方,好像橄欖球的四分衛,彎著腰站在中鋒後方,擔任進攻領袖,負責發出暗號。
三百個人把康福鎮的鎮民活動中心擠得水洩不通,連最後面和牆邊都有站人,還有少數幾位站在外頭,擠在門口傾聽。現場到處都是記者。他們停妥箱型車,搬出攝影器材,電線蜿蜒過草坪、在走道上蛇行。一架直升機盤旋在台塑廠上空,記者翻越台塑架設在路邊停車場旁邊的網欄。
整場會議眾人七嘴八舌、意見分歧。康福鎮的鎮長常常忘記自己不是會議主席,不停打斷其他講者發言,「布雷朋和瑞克亞伯勒漢在這裡幹嘛?他們又不住在這,就只會幫我們捅婁子。」我後來實在忍無可忍,直接走到麥克風前面,說如果鎮長再不閉嘴,讓其他講者把話說完,我就要把她轟出去。
布雷朋第一個上台,報告我們環保團體的調查結果,足以吊銷台塑的執照,但總是沒辦法順利講完,台下根本沒有人想聽我們這一方的說法。商務局那排人後面坐了一個娃娃臉的大塊頭,顯然是台塑派來的。他笨重地站起來,自我介紹說他叫喬韋特,是前國會議員,現在在幫台塑做事。他質問布雷朋我們團體對台塑的執照究竟有何貢獻。
「聽著,布雷朋先生,我的看法跟你天差地遠。你們調查到台塑新建廠會排放的廢氣,空氣管制局一定早就審核過了,這個問題根本不成立。至於肝臟檢查我們雙方早已經達成共識,台塑也答應會照做,所以這個問題也不成立。」
兩方人馬因此展開激烈的口水戰,布雷朋雙手叉腰往觀眾群裡面走,大罵空氣管制局是他看過最爛的政府機關,根本不關心老百姓。底下有人反駁說空氣管制局的事輪不到布雷朋先生告訴韋特先生,人家他太太瑪莉安就在空氣管制局上班,空氣管制局的事他比誰都清楚。
瑞克接著上台,報告德州和聯邦政府對台塑採取了哪些執法行動,另外又念了一連串台塑違法卻未遭制裁的事例。瑞克說德州快被化工業毀了,底下的人問他這麼說有什麼根據,還有人問我們幹嘛那麼雞婆,這些問題德州和聯邦政府自會處理,我們就安心交給政府,用不著多管閒事。
「政府自會處理」這句話踩到我的地雷,雖然還沒輪到我,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走到麥克風前面,說德州環境監察員把地下水污染報告交給我,因為政府機關不願意出面制裁這些公司。我手中握有環保署沒有的污染資料,我看那些狗官根本理都懶得理。他們這些人哪有在處理環境污染問題啊?
我說完,叫囂聲此起彼落,後來戰況漸趨緩和,喬韋特傳了一張紙條給前排的商務局局長,局長跳起來幫忙發問:為什麼卡杭郡的環保團體成員只有兩三個是本地人?當地究竟有誰支持他們?(明日待續)
※ 想閱讀更多內容?請點此連結
※ 本文轉載自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出版之《卯上台塑的女人》一書
※支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歡迎訂購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