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三期環境監測不足 專家建議多遭回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中科三期環境監測不足 專家建議多遭回絕

2010年04月01日
本報2010年4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環評通過後,環保署持續召開「環評結論監督會議」以監督中科管理局是否落實環評承諾(更正註)。昨(31)日的會議中,監督委員警告,現行排放監測項目、頻率仍不足,應改善以保障中部民眾健康。中科管理局多以「環評決議未要求」、已「依法行政」回應。專家認為此心態不可取,不合乎「環評精神」。

空氣檢測項目與頻率應增加

監督委員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郭崇義以書面資料表示,中科管理局在環境監測項目及頻率符合「環評結論」,但監測頻率為每季一次,無法反映出園區空污排放對環境大氣的影響,監測頻率宜大幅增加。

此外,檢測項目應改為懸浮微粒(PM10)以及細懸浮微粒(PM2.5)之分析,而非總懸浮微粒(TSP)。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陳鴻烈表示,PM10進入呼吸道、PM2.5則是進入肺部,如果重視中區民眾的健康,兩者都可監測,並不衝突。

對此中科回應,改為細粒狀PM10以及PM2.5採集濾紙所檢驗出之測值濃度,勢必將減少,甚至可能低於偵測極限濃度,反而無法得知監測數據以進行趨勢變化比較,堅持不調整。

朝陽科大環工系教授林盛隆表示,雖然環評決議僅提出PM10監測項目,但如果有需要也應該加上其他的檢測方式,而不是只一味地回以依法行政,這不是環評精神。

放流水檢測項目不足 測點避重就輕

在放流水監控方面,因后里基地排放水體仍有供民眾灌溉用,因此監督委員建議導電度與氨、氮過高的問題仍須正視,包括從源頭機台排放污染物管理著手。此外,放流水只做一般性分析並不足夠,缺乏科學園區有毒、有機溶劑、重金屬、NH4+、TN、TP等物質的監測。

另工廠內部雖著手改善導電度問題但導電度仍過高,專管排放仍屬必須之方案,但目前專管埋放於地下,且通過泉水區,這是居民賴以維生的地下水,恐有受污染之虞。監督委員后里居民陳欽全建議,應將專管引入大甲溪。

陳欽全指出,中科管理局資料作假,流放水導電度過高,並說檢驗地點選在牛稠坑溝與大甲溪匯流之下7公里,檢測當然會過。

包括環保署水保處在內的幾位與會者意見,都對於中管局提供的數據不精準、不完整要求改善。水保處對營運期地面水監測結果對照監測數據,曾有懸浮固體濃度超過每公升300豪克(300mg/L)的情形,質疑污染源非僅生活污水。

農委會技正梁秋萍認為,中科三期對於農民表達的意見,有些雖非一開始就存在的問題,仍要解決。工研院能環所周珊珊也認為,現在還有機會改善放流水氨、氮質含量,一但完工就沒機會了。

中科管理局代表回應,環評決議並沒有要求放流水氨氮檢測,基於友善環境會列入考慮,但目前已無興建工程,問題應不存在。

委員:保障飲用水質 鯉魚潭淨水廠應加蓋

對於鯉魚潭淨水廠加蓋的建議,中科一口回絕。

中科管理局表示,高科技製程均設於無塵室內,無直接逸散置大氣中之情形;而針對一般煙囪及一般排氣管道進行採樣分析的結果,認為在正常營運排放量下,所有化學物質溶解於飲用水中後的致癌風險低於百萬分之一,因此認為「不需要加蓋」。

由於中科針對煙囪採樣進行的分析,是引用5年氣候資料做模擬,弘光科技大學工業安全衛生系助理教授陳秀玲表示,僅根據5年的氣候資料,風險有被稀釋的可能。此外,監測項目要依據有毒物質之清單,否則沒有意義。

東海大學環工系副教授張瓊芬委員也指出,基於風險及心理因素,鯉魚潭淨水廠應加蓋。

林盛隆指出,總結來看,中科管理局的資料「只給點」,無法預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陳鴻烈則提醒開發單位應重視居民的抱怨,並應將處理過程詳細紀錄。

※ 2010/4/3修正註:本報導原有「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環評結論遭法院撤銷後並未停工」,以及「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的環評結論定位不明」等陳述,係將「七星農場」及「后里農場」兩案混為一談,內容有誤,因此予以刪除。

※ 說明:中科三期環評案件共有2份,開發區位分位於七星農場及后里農場。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環評審查結論,而環保署3月31日召開知監督會議係針對「里基地-后里農場」部分。兩案環評結論不同,不宜混為一談。此為編輯修稿疏失,特此更正與說明。(莫聞)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