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鴨式環評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填鴨式環評

2010年04月02日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環評通過後,接受外界監督環評結論執行情形執行報告洋洋灑灑排列著環說書承諾項目以及執行結果,完全符合要求。明明高科技使用了許多有毒物質,中科管理局仍執意只依照環評結論作PM10、SS、BOD等一般項目檢測,無視科學園區的獨特現實、增加有毒名單之監測,對於監督小組委員的意見,一概回以「依法行政」、「依法辦理」而拒絕。

因此,當地農民心惶惶,不曉得種出來的芋頭、水稻,下次被抽檢時,會不會被驗出重金屬,然後領了賠償金了事,一季的努力付諸廢水。

中科管理局完成書面資料的功力,不禁讓人聯想,台灣長久以來國際聞名的填鴨式教育,已在此開花結果。

填鴨式教育的成果表現在公務體系,最讓人熟知的便是一切「依法行政」,人民被催眠並與之共舞,完全不挑戰其合理性,甚至還同理公務體系之無奈,而忽略這個社會隨之漸凍、僵化的事實。

表現在環評,便是將環評委員的意見條列成一條又一條的執行事項,毫無彈性、沒有變通,以至於完全地與現實脫節,即使原意見是需依照現況裁奪的,卻完全消失於條文之中得不到解決,彷彿人類已經證明火星可以居住,而這群人已經拿到前往火星特區的頭等艙門票,因此可以不理會現在正在發生的事。

填鴨式環評,書面資料完全無瑕,卻難掩監督委員的不安與焦慮。在監督小組執行報告上,多項環境衝擊影響因素未依照現實調整,令為台灣環境永續、社會永續把關的委員難安。到底我們還要忍受這種無法治、不確定、不安全感到何時?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