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貢獻度再探討之回應(下)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台灣農業貢獻度再探討之回應(下)

2010年09月21日
作者:陳世雄(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

4.台灣應當大力發展有機農業

從農業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有機農業是最好的耕作方式。但是台灣的有機農業生產成本高、經營規模小、整體環境不利有機生產。農產品品質雖優良,但價格不具國際競爭力。為確保農業的永續發展,達成維護糧食安全、鄉村永續發展、城鄉人口均衡分布、鄉村景觀維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化目標,我們應該透過立法採行各項農業政策措施,以高額的境內支持與出口補貼等措施,保護農業部門,降低貿易自由化的衝擊。更應該師法歐盟各國做法,以有機農業及生態維護為補貼重點。

我們可以參考歐洲的經驗。2002年,歐盟改變農業支持政策,從對生產與價格的補貼,轉為強調農業的多功能性,並以直接給付的方式,補償農民在食品安全、景觀維護及環境生態保育等方面所提供的服務。此等政策措施的轉變,造就這些國家優美如畫的鄉村景觀,成為可貴的觀光資產。

瑞典諺語說:「人的問題在於老得太快,聰明得太慢。」人的壽命太短,短到我們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議上。我們要強調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如果失去農業,國家就會像失去根的樹木一樣無法生存。希望台灣各界的有志之士,共同來捍衛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立國的根基──農業,特別是大力支持攸關「健康、生態、關懷、與公平」的有機農業。

5.有機國家之願景

許多人活了很長一輩子,卻沒有一天好好過日子。也有許多人賺了很多錢,卻沒有做過一件好事。也有許多公務員一生服公職,卻沒有一天真心為人民著想。阿根廷文學家坡荷士說:「人生最不可原諒的罪過,就是從來沒有幸福過」。我套用為:「政府最不可原諒的罪過,就是沒有讓人民過幸福的日子」。人民要幸福,須要有遠見、有能力的政府。有機農業不但是化學農藥肥料毒害的救贖,也是節能減碳的有效手段。慣行化學農業由於農藥及肥料製造,必須為全球30% 二氧化碳及90%一氧化氮排放負責;有機農業可以改善此一缺失。

歐盟在大幅增加有機農業補貼後,有機農業面積大幅成長;我國卻由於錯誤的休耕政策及高額驗證費用,使農民卻步而造成有機農業發展遲滯不前。其實只要我國農政官員多一點智慧和責任感,台灣最有機會成為全球有機農業第一名,而且不必增列一毛錢預算。今後能否痛改前非,在在都考驗執政者的智慧與道德勇氣。

展望未來,我們仍然充滿希望與期待。讓我們一起為人民的健康,生態的和諧,社會的公平正義,弱勢族群的關懷,努力以赴。期望我國決策的官員增點智慧,少數立法委員不再阻撓改正錯誤的休耕政策,台灣就有機會成為全球有機農業第一名。我們就有希望早日達成建設台灣成為有機國家之目標。

最近天下雜誌與人間福報舉辦節能減碳救地球研討會,都是雞毛蒜皮的表面工夫,整個政府各部會各自為政。似乎大家都搞錯節能減碳方向,談的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看到主要問題癥結。我國要節能減碳救地球,應該從提高糧食自給率做起。目前政府施行錯誤休耕政策,每年花費200億,讓1/4耕地休耕,導致糧食自給率降到30%,我們的食物 70%靠進口。試想這樣的情況怎麼能夠節能減碳?一方面是1/4耕地休耕,本來可以栽培作物吸收二氧化碳,卻鼓勵休耕,任其荒廢。每年進口數千萬噸糧食,怎麼可能節能減碳?

三、中國農產品大舉入侵帶來威脅

一個國家的農業必須能夠供應該國民生物資,維繫社會安定。農業除經濟性功能,並兼具食品安全、糧食安全、國民健康、鄉村發展、文化傳承、土地及景觀維護、環境及生態保育等非經濟性功能。因此,全世界各國政府均高度重視農業,採取各種政策,以維護農業發展。反觀我國,不管是農業政策或是農地政策,都有很多問題。不但跟不上世界趨勢,有些錯誤政策更會遺害後代,造成未來子孫沒有農業的悲慘境界。政治鮮少進步,主要在於政治不講真話,太多妥協。科學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主要在於科學講真話,永不妥協。

中國農業有長期重大隱憂,估計中國內陸有9億個貧農,年平均收入不到600美元。社會貧富差距嚴重,整體內部矛盾衝突不斷。中國農業最大劣勢包括農場規模太小,平均耕地面積不到台灣農家之半。中國農民普遍未受教育,文盲居多。又因為中國政府顧忌農民運動,禁止成立農會等農民組織,因而更缺乏農業推廣教育管道。加上農業生產技術及資金嚴重缺乏,靠的只是廉價的農村勞力。如何在全球經濟蕭條,下崗工人回流之際,解決三農問題,自然是中國政府當前急迫需要面對的難題。

中國提出的兩岸農業合作,表面上似乎是某種善意的表現,骨子裡其實是中國政府急於需要台灣協助,挹注資金與技術,協助其解決此一棘手的社會與政治難題。我們思考此一問題,首先要考慮台灣農民生計與農業永續發展,以及此一「合作」可能帶來之後果與危機,更要防範中國長期以來算計台灣的陰謀及口蜜腹劍手法。過去因此被中國「養、套、殺」的台商不計其數;其次應該考慮全球佈局,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每個國家都希望與我國農業合作,我們不應該目光如豆,獨厚那個1000顆飛彈對準台灣的國家。

我國2005年農產品進口92.8億美元,出口33億,逆差為59.8億美元。其中水果進口5.0億,出口0.9億,逆差為4.1億美元。其中,中國農產品每年對台灣貿易逆差高達70億元台幣,加上走私及透由第三國轉進農產品,估計每年對台灣貿易逆差高達100億台幣。兩岸農業密切交流可能讓此一逆差更形擴大。

基本上,因為土地無法移動,農產品消費市場侷限,需求彈性不大。加上各國基於保護農民利益,與農業永續發展顧慮,每個國家必須維持適度農業生產優勢。所以國際間農業很難互補互利,農業技術與資金,更不可能毫無保留,傾囊相授。中國和台灣的情況更是如此。事實上,類似中國這樣一個擁有龐大農業人口,以及落後的農業生產技術與設備的國家,農業生產與發展所需要投入的資金、人力、與技術,遠比發射人造衛星與洲際飛彈,要困難得多。筆者數年前曾考察中國內陸農業,發現當地農民生產技術遠遠落後台灣60年前的水準。

1978年中國農村工資上升,過去低工資的農業生產優勢不復存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放部分農產品的進口後,農業生產面臨結構調整壓力。過去台商赴中國農業投資,帶去先進品種、栽培養殖技術、及市場行銷,相當程度提升中國沿海地區農業競爭力。

兩岸簽署ECFA後,農業交流衍生很多問題,包括中國仿冒台灣農產品影響我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中國動植物疫病傳入台灣、台灣農業技術與資金移往中國、農產品回銷台灣造成衝擊。需要事先預為預防,未雨綢繆。

1. 中國不重視智慧財產權,仿冒品嚴重影響台灣農產品外銷。

中國商人搶先註冊,仿冒台灣名產。中國市場上,仿冒台灣農產品佔九成以上,包括古坑咖啡、埔里酒、池上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濁水米、三灣梨、埔里米粉、西螺醬油、玉井芒果、屏東蓮霧、金門貢糖、馬祖老酒等,無一倖免。不但破壞台灣農產品形象,更低價傾銷,打亂國際市場價格。台灣重要的外銷農產品如蝴蝶蘭、芒果、蓮霧、釋迦等水果,都深受其害。中國蝴蝶蘭已經搶走台灣蝴蝶蘭在美國六成市場佔有率。1990年台灣是日本第二大農產品進口國,到 2005年,中國取代台灣成為第二大農產品進口國,台灣則退居第13位。

2. 中國動植物疫病傳入台灣,造成重大損失。

中國官員為保住官位,對於疫情,常隱瞞事實。草菅人命,秘而不宣。往往延誤疫情,擴大到難以控制,造成重大災情與損失。口蹄疫、SARS、禽流感傳入台灣,都是事例。單以1997至2005 年間口蹄疫事件為例,至少造成台灣養豬業者5000億元損失 。

3. 中國黑心食品氾濫,對國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近9億農民教育水準相當低,改革開放後,全世界禁用的農藥幾乎全進入中國,農藥誤用濫用幾乎到匪夷所思地步。幾年前在金門抽驗中國走私農產品,農藥殘留過量的比例高達40%。毒奶粉事件殷鑑未遠,最近據聞有中國農產品偽造第三國產地政證明,進口到台灣,宜儘速嚴格追查。未來兩岸農業若密切合作,更可能嚴重危害我國國民健康。

國家的永續經營,需要仰賴長期的農業生產力及農地的完整性。任何國家的政府官員,都應該致力提升糧食的自給率。錯誤的農業政策,會造成未來台灣沒有農業,下一代無米可炊之困境。這是兩岸農業交流,必須妥為謹慎因應。

台灣可以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國家,許多人卻不敢說:「台灣是一個國家」;也有很多人受到不實訊息影響,認為台灣太小,不足以成為一個國家,其實那都是眛於事實的說法。台灣土地面積雖小,在全世界排名第131位,還有60幾個國家土地面積比我們小。台灣人口居全世界第49位,有150幾個國家人口比我們少。台灣的GDP全世界排名第25位, GNP世界排名第19位。進出口貿易全世界排名第14位。對外投資為全世界第7位。臺灣是全球第15大經濟體系。外匯存底高居全世界第3位。可見台灣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有了不起的人民,締造了不起的成就。我們應該有信心,如果全體人民能夠堅持,加上我們的智慧和努力,台灣可以有機會成為一個有機國家。

《刊載完》

※本文轉載自陳世雄的有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