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真實美麗灣──台東杉原生態工作假期後記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重現真實美麗灣──台東杉原生態工作假期後記

2010年08月25日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每次來到台東杉原海岸旁的刺桐部落,都會驚嘆於她的變化,一個在官方文件上早已不屬於阿美族部落的土地,如何在現實困境裡,展現她不妥協與不放棄的生命力,為了這股動人的力量,我二度參與了台東杉原生態工作假期的籌劃與執行。

fuda-fudak 美麗的沙灘

刺桐部落有個美麗的阿美族語,fuda-fudak美麗的沙灘,但這個名字與在這裡的土地,卻被一個叫做「美麗灣」的渡假村,給獨佔了。阿美族人在這裡生活了好幾個世代,是阿美族的傳統生活領域。但在2004年,台東縣政府為了增加縣政收入,將這片6公頃的沙灘以一個月3萬元的租金及2%的權利金,租給美麗華集團,租期50年。這是台東第一個BOT案,而杉原海岸也是東台灣最廣闊的沙灘。從此海岸線出現了圍籬,私有化的結果,遊人與居民必須要付費才能踏上這片沙灘,而超大型的紅白相間濱海建築,更嚴重破壞了海岸線的美麗與樸實景致。

美麗灣上的不美麗渡假村,促成部落對自我主權的意識,也促成了一場又一場的生態工作假期

但經由環保團體的調查,發現這個巨大的渡假村開發案居然在環境影響評估上有很大的問題,而向政府檢舉。環保署因此在2007年要求此開發案停工,但台東縣政府卻不執行,上訴、一審、二審,這一來一回之間消耗掉大量的社會成本,而已被破壞的海岸線和海下的珊瑚礁,誰又可計價這生態與美學的成本。

這場開發鬧劇,正面衝擊最大的,莫過於fuda-fudak刺桐部落的居民們,從小就住在這片沙灘上的阿嬤,一早醒來,被告知,快去領錢準備搬家,這裡不再是你們的家了。阿嬤的族人們從不知發生什麼事,到現在,組成了富山社區發展協會,為了這片滋養眾生的土地而努力。

短短的幾年,刺桐部落被迫快速理解漢人的政治角力與法律術語,而為了回應近幾年所標鎊的生態旅遊與樂活時代,部落的人們也在重新思考,「美麗灣」渡假村聲稱帶給地方的經濟發展,是一個真實,還是他們原來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才是真實與永續!

工作假期與環保議題的結合

2008年,中研院珊瑚礁的研究團隊,首度與部落合作,將珊瑚礁總體檢的技術與方法,帶入部落,研究團隊在部落深諳海底水流狀況的部落族人帶領下,進行了珊瑚礁調查,發現海底珊瑚被泥沙掩蓋的慘狀。珊瑚礁總體檢是一個長期的監測計畫,有了第一年的數據,還需要有第二年、第三年......一直的調查監測,才能看出海底環境的變遷。而這項行動,需要志工們的協助才能長久。

2009年,刺桐部落的年輕世代──淑玲,提出了想要結合「生態工作假期」的想法,這場合作,由2009年一直持續到今年,未來也要一直走下去。回歸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推動「生態工作假期」的原意,就是一場環境行動,而非活動。從珊瑚礁總體檢出發,和部落的朋友討論著,除了海下的調查外,岸上還有些什麼事情,需要人手協助,而部落又有什麼故事,是可以和外人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層又一層的探討阿美族的文化,阿美族與海及山共存的生活智慧,最終,我們找出了樂活與簡樸生活的真義。

在沙灘上玩起最簡單的遊戲—拉檳榔葉鞘

第一年,志工們兵分兩路,工作時,有潛水執照的下海,其它的在岸上淨灘、蓋生態堆肥廁所,假期時刻,跟著老人家學著編月桃葉、和頭目一起上山尋找阿美族的古老聚落、在潛水教練的帶領下悠游於太平洋的碧海藍天之下。第二年,一樣的珊瑚礁總體檢與淨灘,但假期的部份,開始有更多的族人參與,有人教用五節芒花編織小掃把、有人教如何灑八卦網捕魚、更有人只是拿出岸邊隨手可得的檳榔葉鞘,就可以玩起讓大人們也愛的遊戲。

生態旅遊的真義-保有真實的美麗灣

生態旅遊,常被傳統的旅遊業者操作為在自然環境裡消費與污染,環境搞壞了,就再去找一個更自然的環境。但真實的生態旅遊,應該是一個負責任的旅遊方式,而生態工作假期,就是結合了這樣的精神而存在。

在刺桐部落裡的生態工作假期,我們吃在當地、住在當地,睡在海邊的茅草屋,吃著由部落婦女準備的餐點,為了避免因為我們生活上必要的需求而污染海洋,部落提供自然可分解的沐浴用品,使用堆肥廁所而非把這些東西直接排入海洋。因為愛上這裡的美好,所以願意多花點心思,想著如何保有這裡的美。這才是永續、也才是生態旅遊的真義。

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即便只是放空,也是一種幸福與都市生活的難得經驗

生態工作假期,試著在台東杉原海岸,重新詮釋美麗灣,Fula-fulak美麗的沙灘,不是圍籬、不是巨大建築體、更不是一個看著原住民做著清掃房務工作、在吃飯用餐時跳著傳統舞蹈取悅遊客的地方。

學著像阿美族一般的生活,才能真正看到這片美麗的海灣。

※相關連結
停‧看‧聽聽太平洋
杉原海岸攻防
志工體檢珊瑚礁 邂逅美麗刺桐海岸
杉原生態工作假期 體驗刺桐部落阿美族生活

刺桐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