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玉米種植區面臨變革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美國玉米種植區面臨變革

2011年09月15日
作者:蘇珊娜•戈登伯格

站在自己位於美國玉米種植帶核心區域的家庭農場上,阿林•席佩爾有時心中不禁會感到一陣自豪。

他的這片位於愛荷華州的農場占地1619公頃,種植的幾乎全部都是玉米。這些玉米哺育著一個國家——或者被製成玉米乙醇,灌進了油箱。

席佩爾對於玉米乙醇仍然癡情不減。只是他感覺美國對它已經舊情不再,或者用他的話說:「國家已經變心了。」

債務危機,以及1.3兆美元的開支削減計畫使美國國會不得不對實施了30餘載的政府玉米乙醇補貼進行反思。

非洲之角發生的乾旱和饑荒進一步暴露了生質燃料生產所引發一個負面效應:全球糧食危機。生質燃料的大規模生產佔用了糧食耕地,減少了糧食供給,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助長了糧食價格的上漲,也導致環保人士和慈善機構改變了對玉米乙醇等生質燃料的態度。

席佩爾說:「十年之前,玉米乙醇曾是繼蘋果派之後最偉大的發明。很多農場主把錢投在了這上面,還有很多人投資建設乙醇廠。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國家也需要它。

它是可再生資源。可是現在,我們的錢都砸在這上面了,我們就像是被忽悠了 。」

很多人會覺得玉米種植戶的境況還不錯。乙醇工業在美國玉米種植區依然具有很強的影響力。預計今年美國中西部地區的200家精煉廠將生產140億美國加侖(530億公升)的玉米乙醇。

愛荷華州是美國主要的玉米產地。今年這裏將有58%的玉米用於乙醇生產。席佩爾這樣的農場主可能會將多達70%的玉米賣給乙醇生產廠。而席佩爾家附近方圓80公里的範圍內就有五家廠子。

然而,繁榮了5年的玉米乙醇生產可能已經走到了末路,至少一些抵制者是如此期待的。憂思科學家聯盟研究生質燃料的傑瑞米•馬丁認為:「我認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轉折時期。玉米乙醇已經讓我們暈頭轉向了。」

初期,玉米乙醇行業必定會失去一部分的政府支持——30多年前,時任總統的吉米•卡特為了促進國內植物燃料(當時稱作酒精汽油混合燃料)行業的發展,率先開始對玉米乙醇行業進行補貼。

債務協定談判過程中,國會希望能夠終止60億美元的補貼。而由於石油公司將乙醇摻入他們的產品中,因此,這些補貼過去最終是落入了他們的囊中。美國大部分加油站銷售的汽油中都含有10%的乙醇。

玉米乙醇行業本來希望可以將一部分補貼用於加油站的改建,從而增加乙醇的使用。不過隨後達成的債務上限協議卻要求大幅度削減開支,這讓玉米乙醇行業的希望化為了泡影。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小組(EWG)的分析師希拉•卡布芙表示:「華盛頓已經拿不出錢了。」

對席佩爾這樣的農場主和乙醇加工商來說,他們根本沒有理由為終止補貼而哀歎。因為,這筆錢最終都會落入石油行業的腰包。

然而,據活動組織預計,玉米價格有可能會因此出現小幅走低。援助行動組織分析師瑪麗•布里爾認為:「對美國的農場主而言,這並沒有多大關係,然而卻會給貧困國家帶來巨大的影響。」

造成今年非洲之角饑荒的原因是複雜的。嚴峻的政治局勢不僅使問題更加惡化,而且使人們重新開始關注全球糧食價格,以及玉米乙醇等生質燃料的生產所帶來的影響。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及出口國。因此,它對世界糧食市場有重大影響。

據世界銀行及其它機構的研究顯示,美國國內的玉米消費,將其用於乙醇生產,推高了全球的玉米價格。

高漲的玉米價格在催生了非洲的饑荒的同時,促使更多農場主在原本種植小麥、大豆的土地、甚至是牧場上改種玉米。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美國今年玉米種植達9200萬英畝(3700萬公頃),比去年增加了400萬英畝(160萬公頃)。

布里爾說:「農場主們將他們所有的土地都種上了玉米。」

對於國際糧食危機的擔憂使目前的反玉米乙醇行動更加緊迫。環保團體稱,玉米乙醇的使用對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言並無多大意義,部分原因是由於在乙醇轉化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水資源。

而作為糧食作物,玉米比大豆等其他作物對環境的影響更大,因為需要使用更多的殺蟲劑和肥料。

糧食安全研究中心的比爾•弗里茲表示:「目前研究結果已經相當明瞭。用玉米生產乙醇對環境毫無益處。對環境而言,這實際上是一場災難。」

卡特試圖通過為混合燃料行業提供補貼以推廣乙醇的使用,從而降低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時,並沒有預見到這種後果。然而,即便是在聯邦政府的資助下,這個行業也從未真正騰飛起來。截止2001年,僅有6%的玉米用於乙醇的生產。

然而,喬治•W•布希制訂的、通過生產配額鼓勵生質燃料使用的能源政策使這個行業實現了騰飛。去年美國有近40%的玉米用於乙醇生產。

可是,對於玉米乙醇是否真的能夠幫助美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還不甚明瞭。據弗里茲分析,到2020年,玉米乙醇所提供的能源只能替代7%的石油。

活動人士稱,政府對玉米乙醇的鼎力資助阻礙了新一代以木頭或植物的非食用部分生產更加環保的生質燃料——纖維素生質燃料的發展。環境工作小組的分析師希拉•卡布芙認為:「玉米乙醇不斷侵蝕著市場,甚至擠佔了本來可以用於發展纖維素燃料和先進生質燃料的資金。」

然而,摒棄玉米乙醇則是另外一回事。對席佩爾這樣的農場主來說,玉米乙醇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穩定的收入來源。在過去幾年中,乙醇精煉廠還派生出了動物養殖領域中的另一個新興行業,收購無法使用的玉米渣滓飼養豬、牛和火雞。哈裏斯•海伍德在附近經營著一家養牛場。據他估計,通過使用乙醇加工廠的廢料,他能夠減少40%的玉米飼料用量。

他說:「跟玉米比起來,這些副產品非常、非常便宜。我們還可以根據玉米價格的變化改變我們的飼料成分。如果玉米價格降低的話,我們就多用玉米。」因此,要想說服農場主遠離玉米乙醇行業是相當困難的。

儘管公眾對玉米乙醇的看法越來越消極,席佩爾卻還沒有放棄它的打算。「儘管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但是乙醇對我們而言仍然是個好東西,」他說道。

相關連結:

糧食短缺警報拉響 2009年1月27日

生質燃料的贏家和輸家 2007年5月18日

食品與能源:巨人的衝突 2007年10月18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9月2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