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輕對漁村社會影響初探(上)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六輕對漁村社會影響初探(上)

2006年05月08日
作者:陳秉亨

環保團體於5月1日拜會雲林縣長蘇治芬,針對湖山、台塑大煉鋼廠與雲林石化園區議題討論,然而因為台塑與縣議員關係密切,無論是污染稅的課徵,或是地方回饋的爭取,蘇縣長都造受強大壓力,與當地反對居民相同,縣長言談中充滿無力感。因此筆者整理六輕對漁村的影響。在5月3日雲林石化園區說明會、5月4日台塑大煉鋼廠環評委員現勘,希望可以給在地的朋友了解,六輕設立僅有中央與財團獲得利益,對地方百害無一利,以增加反對力量。

綜合訪談、報章雜誌記載、環境監測數據、社會統計數據,初步探討六輕對漁村社會的影響,正如之前所言,筆者無法證明這些影響「必定」由六輕所造成,但與擁有雄厚資本影響決策官員、民代、媒體、學者的財團,否認造成諸多影響、並拒絕賠償的言論,筆者相信弱勢、在地居民親口敘述的六輕之影響。

空氣污染與居民健康

石化業最嚴重的污染大概是可能致癌的有機物質,也就是所謂的揮發性有機物質,聯合國的國際癌症研究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依據人類流行病學與動物實驗研究的資料,將石化業的職業暴露列為極可能的致癌因子(Group 2A),一般石化區的廢棄中含有1.苯、2.氯乙烯、3.環氧乙烷。還有在人類身上不確定,但在動物實驗確定致癌的1.3-丁二烯與三氯乙烯, 還有其他可能致癌的物質如丙烯氰等……(龔真儀,2002)。週遭社區也時常遭受揮發性有機物質的臭味污染,週遭國小還曾因此而停課,六輕附近的豐安國小學生對六輕的污染感受最深,時常聞到六輕臭味並因此擔心自己身體健康可能受影響(蔡宜霖,2001)。石化工業區三公里範圍內的居民罹患癌症的機率為平均的兩到三倍(潘碧珍,994)。

張慧雯(1992)對石化工業區旁邊所承擔的邊際成本的研究指出,石化工業區旁邊,20年內。可能因石化工業區而造成的生命成本為596.4億元,醫療成本為35億,以稻米為主的農作物損失成本為24億,然而一個簡單的問題,「一條人命」值多少錢?或是換個問法,我願意把我這條命賣多少錢,如果是對每個人而言,自己的生命是無價的,那所謂的生命成本,根本無法估計。

台西新興國小也長期飽受不明惡臭氣體所侵襲,校長指出,飄到校園裡的惡臭大概有三種:瓦斯味、酸臭味及臭鹹魚味。部份同學聞到臭味感到頭暈,也有老師出現嘔吐現象,老師紛紛請調他校,造成學校的困擾,也曾在發生臭味時,經由六輕到校處裡人員證實,是六輕管線破裂所致。然而針對這種揮發性有機氣體的檢測,目前環保局尚無自動監測設備。縱使六輕大手筆投入一千兩百億元設置污染處理設備,但是在地方時常發生臭氣污染的狀況下,地方人士根本不信任台塑,麥寮鄉公所主任也說,所有的環境污染監測設備都由台塑自行管理,難免引起外界產生球員兼裁判的聯想(聯合報,2002/12/10)。直到學生家長揚言全校罷課,六輕才答應幫新興國小教室裝設冷氣空調並負擔電費,新興國小師生才得以擺脫惡臭的困擾。然而台塑對於此回饋相當低調,根據地方新聞的報導,台塑如此低調的主要原因,是怕其他學校也要求比照辦理(聯合報,2003/9/16,地方b2 14版)。諷刺的是,受污染的國小獲得冷氣,卻似乎是得到六輕「施捨」般,「臭氣換冷氣 台西新興國小怒氣消 大善人是台塑? 校方:不能說(聯合晚報,2003/9/19,地方4版)」。

雖然筆者無更詳細關於六輕揮發性有機物質的資料,但從另一個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六輕揮發性有機物質污染的嚴重性,六輕四期工程已經離島工業區的揮發性有機物質總量用完,當初規劃包含四鄉鎮廣大海埔地的離島工業區揮發性有機物質總量為5,400萬噸/年,六輕四期的揮發性有機物質為5,310噸/年,令人不解的是,雲林石化園區開發案,在跟縣政府說明的時候,竟然使用六輕三期的污染量4,302頓/年的數據,說服縣政府還有空間增加工業區。

落塵污染與漁獲減少

六輕設廠後發生多起落塵污染漁塭的事件,另外最常被當地於養殖業者提及的問題,就是文蛤養成期的延長,據筆者訪問漁民所得,一般而言文蛤養成期為八至九個月,而台西麥寮附近文蛤養成期常常延長至十二至十三個月,並且養殖的文蛤重量不如以往,一般而言文蛤依其重量決定價錢,最差等級1斤文蛤有6、70粒,最好等級10幾粒文蛤一斤,價格相差十倍,因此造成養殖漁民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培育文蛤,獲利減少。根據水試所的研究,雲林文蛤養殖業者的本益比與彰化、嘉義相比明顯偏低,報告中認為,造成雲林文蛤養殖成本較高的原因,主要是雲林水中藻類含量較少,因此必須花許多成本在飼料上(劉富光,2003)。

表一:彰化、雲林、嘉義文蛤養殖戶收益比較 (單位:萬/公頃)(劉富光,2003)

 

彰化

雲林

嘉義

扣除池租收入

34.9萬

12.9萬

34.7萬

不繳池租收入

46.9萬

27.9萬

40.7萬

雖然經過環保局確認並開單告發,如民國90年5月26日發生的落塵事件,環保局確認落塵是六輕製程的疏忽造成,並且處以兩張各三十萬的罰單,根據六輕相關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監督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資料顯示,從民國87年到民國94年八月為止,六輕被環保局罰款53次,然而始終因為缺發這些污染事件「必定」造成漁業減產的證據,因此在屢次的公害調節委員會中,漁民無法成功向六輕索賠。然而所謂的直接證據,即污染數據,是掌握在六輕手上的,如果六輕不願公佈,漁民很難求償。為何這樣說,因為在2002年3月15日的落塵事件中,環保局對台塑開了10萬元的罰單,理由就是,台塑海豐公用廠燃煤鍋爐裝置及監測狀況,發現未經核備,自行停止粒狀物監測設施校正與記錄工作,因此依違反空氣污染防治法處罰10萬元。然而令人質疑的是,在發生落塵污染的時段,六輕的污染檢測設備可以「恰好」停止紀錄工作,縱使有公權力介入,要六輕提供污染數據,也得不到資料,所以如果以目前的公害糾紛制度,要沒有經費與技術的受害人舉證掌握技術與資金的加害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外,六輕對外宣稱漁民的抗爭另有企圖,在針對2001年5月26日的落塵事件,漁民發起的抗爭當天,台塑以強烈的措辭批評帶領漁民的縣議員林源泉,認為他不顧落塵事件實情與企業生存困境,執意擴大事端,意圖脅迫台塑企業屈從無理要求(聯合報,2001/10/19,雲嘉南20版),台塑此舉無疑是為了模糊漁民抗爭的正當性,漁民的抗爭被外界曲解為只是爭取回饋金或是別有政治目的,更增加求償的困難。縱使當年台塑為了消弭漁民的抗爭,曾與漁民簽下切結書聲明:若因六輕建廠損及本地漁塭導致無法養殖時,由雙方或雙方同意之第三者核估損失作為補償依據,並輔導受損養殖業者轉業或發給相當於三年半收益之轉業金。

弱勢的漁民並無資金聘請學術單位進行調查,由台塑委託的學術單位,做出來的調查結果,漁業損失總是與台塑無關,如濁水溪出海口漁塭沖毀,成大水工所認定是風災而非抽砂造成;如特生中心發表研究報告,認為近八年來外傘頂洲快速消失,成大水工所認定並非台塑抽砂與廠區突堤效應造成(聯合報,2003/3/23地方17版);隔離水道縮減,工業局委託中興工程公司評估認為縮減可能會造成排水不良,同時台塑委託成大水工所作成的報告則是認為可以縮減至一百公尺。

所謂的科學技術,在此充滿不確定性,六輕一期設廠時的環評報告書,宣稱對漁業的影響為2.5艘漁船的年漁獲量。六輕二期預計的漁業損失為:施工期間對流刺、底刺、延繩釣等沿岸捕撈漁業略有影響,但因施工區域不大,影響輕微。……本計畫所產生的廢水經由設計之排放擴散管於低潮線下水深六公尺處擴散入海,由於採深水排放及海洋本身的自淨功能,排放濃度將稀釋一百倍以上。……本計畫對水產用水影響甚小,故對沿岸漁業的影響甚小。六輕二期環評對於陸域生態的影響評定結果:只有一種稀有植物—苦檻藍。對於鳥類的影響是,六輕完工後種植防風林,能提供動物良好的棲地。(1993,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石化工業綜合區第二期開發環境影響評估:215)當專家系統、科學官僚系統所掌握的科學理性,是屈服在經濟成長的邏輯下,科學與科技的獨立與公平是不可能的事,周桂田(2001)指出:我們可以觀察到,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科技官僚統治的行為逐漸延伸,產、官、學新興聯盟經常形成公部門科技官僚和私部門科技專家為生產利益結合。

黃錦堂(1994)就已經指出,台灣公害糾紛處理法仿效日本,但日本沒有像台灣長期嚴重的污染問題,台灣現行民事法對於公害糾紛並沒有一個合理的處理方法,學界也沒有指出理想的解決方法。詹順貴(2001)指出:侵權行為的要件有,1、須有加害行為。2、需加害行為具有違法性。3、行為人須有故意或過失。4、須有損害發生。5、加害行為與損害間須有相當因果關係。但是對於以上要件造成何種損害,例如導致農、漁作物減產或死亡,都必須要有精確的科學上研究及鑑定,因此用充滿價值判斷的不確定法律概念,顯然無法釐清複雜的公害糾紛中污染行為與權利受侵害間的關係,而在目前公害糾紛在法律上的規定,是被害人負責就前述問題舉證污染行為與損害間的「相當因果關係」,勢必極易造成被害人的求償無門,這麼多年來台灣法律並沒有因污染問題與受害民眾增加而修改,反倒是優惠財團的法令能延就延、能改就改。

沿海鄉鎮快速沒落

根據研究,六輕未設立之前,從事養殖漁業平均每戶每年的淨收益可高達113萬元(潘得芳,1991)。六輕設廠的承諾之一為地放帶來二十萬人口新市鎮不但沒有達成,雲林自六輕設立之後,低收入戶逐年增加、平均所得依然敬陪末座,全縣人口減少16,916人,其中僅有麥寮稍增加542人,其他沿海鄉鎮各減少台西:2,322,四湖:3,642,口湖2,369,扣除因六輕設立帶動商機的麥寮,其他沿海三鄉鎮減少的人口為8,333,高達雲林流失人口的一半比率,若再將雲林縣沿海漁業人口與鄰近縣比較,我們可以發現與沿海沒有工業區的嘉義與台南沿海漁業人口仍維持穩定,六輕所在地的雲林縣沿海漁業人口逐年減少,而且開始減少的時間點幾乎等於六輕開始營運時間,減少的趨勢與沿海鄉鎮減少的人口趨勢大致相符,臨海工業區的設立,對於漁村產業,確實具有相當嚴重的影響。雖然根據六輕的資訊,目前台灣員工約有五千人,設籍雲林者有兩千多人,其所增加的就業機會仍比這幾年沿海鄉鎮流失的人口數少。

表二:雲林縣人口變化(單位:人)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統計要覽)

民國 雲林縣 麥寮 台西 四湖 口湖
85 752,427 32,118 30,409 32,400 34,785
94 735,511 32,660 28,087 28,758 32,416

圖一:雲嘉南沿海漁業人口變化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統計要覽;單位:戶)

表三:雲林縣低收入戶數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統計要覽;單位:戶)

民國86年 民國87年 民國88年 民國89年 民國90年 民國91年
2,248 2,423 2,295 2,449 2,881 3,011

表四:全國家庭收入最低四縣市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統計要覽;單位:元)

縣市 台東 澎湖 嘉義 雲林
家庭年收入 770,845.78 769,627.67 768,856.55 834,746.99

(繼續閱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