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觀面面觀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文化景觀面面觀

2012年10月29日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葉鎮中

跟古蹟、古物不同,跟歷史建築和遺址也很不一樣,文化景觀在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定義上,是一群人長期與自然或環境互動,並產生具有延續性的文化現象,所以文化景觀可以是一個神話故事的場所,也可能是一處具有歷史意義工業地景,或一條彰顯生態永續的水利設施,甚至是發展了上百年、上千年的農林漁牧生產區域。

679文化景觀面面觀

因為文化景觀的多元性,和每一個個案擁有的獨特性,因此在保存活化過程中,特別需要具體詳盡的維護保存計畫,可是目前台灣文化景觀的發展,卻徒有登錄公告之名,毫無保存活化之實,或許在文建會剛改制成文化部的此時,政府應更積極深化文化景觀的保存機制與維護制度。

荒煙蔓草的院子裡,徒留光影空無一人。筆直交錯的巷弄中,偶有慕名前來的新人或學生。很難想像,民國98年以前,這個面積9.8公頃的小村子,曾是台灣市鎮發展的第一個模範生。

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秘書長吳東明說,政府在1950年代時,為了避免公務機關受到全面的摧毀,把台灣省政府遷到台灣中部,當時在台中縣霧峰鄉建立的光復新村,就是省議會和省府部分廳處的員工宿舍,也因為光復新村的成功規劃,直接促成了一年後,政府在南投興建中興新村,做為省政府大部分機關的員工宿舍。

不過,宿舍並非住的地方而已,光復新村具有豐富的生活機能,除了有緊密的鄰里單元,完整的道路分級,還有綠地空間、市場、校園。另外下水道、自來水、配電等基礎建設,也是創台灣之先。只是好景並不長,就在20世紀的尾聲,光復新村開始面臨一連串衝擊。

吳東明表示,1998年廢省、1999年921地震,後來又遇到政府標售國有土地,強制居民搬遷,到了2009年,光復新村幾乎已經人去樓空。不過幸好,地方推動的保存工作依然沒停止,而縣市合併後的台中市政府,也釋出極大的善意。2012年年初,光復新村成為台中市第一個文化景觀,空蕩蕩的聚落與街道,開始被討論各種再利用的可能性,不過到底要怎麼做?目前還沒有定案。

對於未來的發展,吳東明還是有些擔心,他認為,光復新村的活化不能用一棟老建築的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角度去思考,因為保存不是局部的、標本化的,而是整體性的保留與活化,這也是目前光復新村面臨的挑戰。

具有相同政經背景、歷史地位的中興新村,也跟光復新村在同年,被南投縣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但是考驗卻更嚴峻,因為現在的中興新村,已經由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接管,準備要推動「高等研究園區」。

中興新村登錄為文化景觀的面積,一共有234公頃,佔高等研究園區面積259公頃的90%,可想而知,高等研究園區的開發計畫,根本不可能避開文化景觀的範圍。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所長李謁政表示,關於文化景觀的保存活化工作,目前沒有任何的施行細則,因此保存程序最重要的部分,就在於地方政府有責任盡速啓動調查、活化再利用的研究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則強調,文化資產的中央主管機關文化部,現在應該站出來,針對中興新村這個複合性的文化資產,提出完整的保存維護計畫,因為唯有擬出所有規範,才能夠讓中科管理局根據規範,去推動「高等研究園區」的執行計畫。

面積雖然比光復新村大200多倍,不過中興新村也跟光復新村一樣,有小而美的居家規劃、層次分明的道路分級、完善便利的下水道設施,還有郵局、學校、商店和市場,種種生活機能,一應俱全、無須外求。雖然現在住民漸漸變少,卻無損於中興新村本身的生活機能,以及累積了將近一甲子的生活文化。

住在中興新村超過40年的黃五妹就說,雖然孩子常接她上台北共住,不過她還是比較喜歡留在老家。因為這裡,有她和家人共同擁有的回憶,也有她的小小院子和冬暖夏涼的綠蔭生活。中興新村裡,跟黃五妹一樣的人比比皆是,在看似規格化的住宅巷弄中,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而在公共空間的使用上,大家又都有共同的生活模式和文化,同中有異、異中存同,是中興新村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像是中興新村裡的光明里,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長期拍攝中興新村的紀錄片導演陳樂人解釋,走到光明里的感覺,會覺得它非常流暢,每一棟房子前門的路跟後門的路都一直在串連。以空照圖看光明里,它是從中心點光明公園放射性的變成拇指的模樣,裡頭有好多的指紋,指紋就是現在所看到的這些道路巷弄。而這,就是中興新村在文化景觀的意涵,一群人,在一個地方,與自然或環境長期互動後,產生具有永續性或延續性的文化現象。

在中興新村,文化景觀的範圍,涵蓋一處古蹟和十一處歷史建築,在學者眼中,中興新村是一個可以完整呈現,台灣解嚴前政經發展的,典型的複合式文化資產。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老師進一步解釋,學者們不會只把中興新村當做古蹟或歷史建築,因為整體來說,在文化資產的指定上面,它整塊都叫做文化景觀。更重要的是,省政府在中興新村、省議會在霧峰,這一個議會跟行政機構,一個民意跟行政機構結合起來,創造了所謂上一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從經濟發展,逐漸推動到民主化社會的重大過程。

只是,高等研究園區的科研、文創產業,和南投縣政府正在推展的都市計畫,能夠以中興新村的文化資產身分優先規劃嗎?從小在中興新村長大陳樂人,說出了他的憂慮。他強調,中興新村有很多故事,甚至於一棵樹,或是走到巷底的一個小故事,都必須透過住在這裡的人,才有辦法講出來,而一個地方就是透過這樣的故事,才會累積出文化,那為什麼要透過都市計劃把中興新村重新洗牌?等於是一點一點把中興新村的文化價值慢慢撕裂!

文化景觀維護保存計畫,是政府現行制度中,唯一針對文化景觀的相關規範,由地方政府負責擬定。在中興新村,這套計畫是國科會的上位原則,在光復新村,則是活化的基本方向。又因為光復新村與中興新村的時代關聯性,所以台中市政府和南投縣政府,目前正擬訂的維護保存計畫,就顯得特別重要。

全台灣最大的眷村-左營海軍眷村,正由國防部推動眷村改建工作,三不五時,都可以看到居民在整理家當。左營海軍眷村是台灣唯一一個單一軍種的眷村,由24個眷村組成,人數最多時曾高達六萬人。在台灣800多個眷村中,擁有獨樹一格的生活模式和眷村文化。

明德建業新村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理事高昇亮表示,早期軍中或船艦上一有什麼消息,或需要緊急集合,只要一個人回到村子,所有人就可以馬上接到通報,這就是當時成立單一軍種眷村最重要的原因,也因為如此,住在眷村的人不只彼此認識,感情更是非常緊密。

退役上校陳堅忍熱情地開放住家給大家參觀,解說時他特別強調,家中的鐵床是用船上的廢棄爐管製作的,除了簡單美觀,還很堅固牢靠,他的鐵床已經使用了30多年。不只陳堅忍家有,眷村裡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這種鐵床,對於這個鐵床的集體記憶,也成為左營海軍眷村的重要生活文化。

文化景觀的重點,在於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意思就是,如果沒有人,那麼文化景觀只剩下一層外殼。也因此,為了保存眷村文化,2010年年中,高雄市政府將左營海軍眷村中的建業、明德、合群三個村子、一共800多戶的房舍區域,登錄為文化景觀,面積廣達59公頃。可是人越來越少,空屋越來越多,維護管理是問題,活化再利用更是不容易。再加上,經費不足、人力有限,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的整體發展,目前是岌岌可危。

明德建業新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孟繁珩解釋,國防部在推動眷改政策的過程中,產生很多訴訟問題,像自治新村目前的眷改大樓區域裡,還有6戶「釘子戶」。

被稱為釘子戶的眷戶,分散坐落在已經被國防部拆除的眷舍區域內,跟一旁剛蓋好的眷改大樓比鄰,看起來特別顯眼。在左營海軍眷村被登錄為文化景觀之前,這些眷村人跟國防部對簿公堂,單純只是為了爭取居住權,不過,當眷村被納入文化景觀範圍,這個拖了8年的眷改爭議,便同時成為高雄市文化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人的眷村,才有文化,一旦人走光了,眷村還剩下什麼?在面對國防部留下來的訴訟爭議之外,文化局更要思考,如何維護還住有居民的老房子?如何與在地人共同活化已淨空的房舍?如何透過社區團體將眷村故事整理出來?

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包含古蹟、歷史建築、古物、聚落或遺址,文化資產項目共有8種,文化景觀是其中一種,目前全台灣已經有37處,被登錄公告的文化景觀。可是,登錄公告後的維護管理和保存,卻缺乏更積極的法令制度,責任也都在地方政府身上,這對文化景觀的長期發展而言,很容易落入表面形式的現象,就像以工業地景著名的文化景觀橋頭糖廠,也浮現維護困境。

2008年年初,橋頭糖廠被當時的高雄縣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面積23公頃。整座橋頭糖廠,是一處典型的文化資產,全區屬於文化景觀,當中又包含17處古蹟,和日本人在百年前移植的實驗樹種。廠區內,有充滿文化氣息的建築物,也有具歷史意義的森林生態,這些就是橋頭糖廠的文化核心。

可是橋頭糖廠的環境工作,真的不輕鬆,除了清潔、綠化、植栽、景觀維護外,還有文化保存也要兼顧,不過一年經費少得可憐,不到200萬,而人力只有6、7人。沒想到最近又出現新問題,近半年來,廠區陸續發生老樹死亡、大量落葉的情況。像這棵枯黃的百年樟樹,已經受到褐根病嚴重感染,而這株至少90歲的南洋櫻,則是長期欠缺合理的生長空間。

老樹,不只是糖廠平地森林的主力,也是文化景觀的一環,因此趁此機會,橋頭糖廠文化景觀的維護管理,必須先針對樹木植栽,進行更具保護性的措施。橋仔頭文史協會理事長蔣耀賢說,一般來講,台灣社會不太把樹當成一種生命,覺得它好像就應該長得好,所以在施作工程時,根本沒有想到要以維護糖廠老樹的生長為主。大家應該更認真想想,當老樹做為文化獨特性的重心時,老樹的效益一定要被發揮出來,前提就在於整體社會必須學習跟老樹建立一個新的倫理關係。

文化景觀是文化資產,也是某一特定時間內,生態發展的見證。糖廠的老樹,說出了日治時期的故事、眷村的老床,傳頌著島上最大一批移民的集體記憶,光復和中興兩個村子的小巷老弄,串起了台灣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軌跡。

每一處文化景觀在公告之際,都載明了當時代、該地區的重要意義,因此不同的文化景觀,都應該有呼應該區獨特性的維護保存計畫,更不能只將責任交由地方政府一肩扛起。所以如何強化法令工具、劃分工作權責,剛從文建會改制的文化部,也要快快想個方法一起來面對。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