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標示從嚴? 衛福部僅微調 民團批失信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基改標示從嚴? 衛福部僅微調 民團批失信

2014年05月06日
本報2014年5月6日台北訊,鄒敏惠綜合報導

衛福部今(2014)年初修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正式將基改原料來源追溯與標示納入規範;然而基改作物含量達多少比重須強制標示,衛福部卻遲遲未有定論。

參考各國現行標準,歐盟為0.9%韓國為3%,馬來西亞3%,我國與日本皆為5%,被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消基會等團體批為太寬鬆。衛福部上月30日做出決議,將黃豆、玉米等非故意基改摻雜容許量下修到3%,超出容許量者即須強制標示,食用油則不在此限。此修訂將於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國產非基因改造黃豆 (大豆)。照片提供:農委會。

​基改標示棄守0.9% 主婦聯盟批失信

針對基改食品原料的規範,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從去年的立院質詢就當場承諾,未來將比照歐盟標準,產品中有0.9%重量的基改黃豆、玉米就要標示基因改造。衛福部更於今年1月7日在網站上公告,「現擬修正有關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規定,將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之非屬有意摻入之摻雜率,由5%修正為0.9%。」。

然而衛福部卻在4月29日召開「含基因改造原料食品之標示」專家會議,並做出最新結論,將0.9%打折為3%,引起主婦聯盟等民間團體批評。

聯合晚報引述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的看法,認為基因改造的摻雜率訂為0.9%是人民知的權利,雖然新修食藥法法條沒有明確寫出以0.9%摻雜率為標準,衛福部若要放寬修正,雖沒有違法,但已失去誠信。

對此,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歐盟0.9%的容許量標準仍是食藥署的終極目標,將視新規定施行結果、追蹤追溯系統與檢驗系統等配套措施,以及原料供應量情形,再逐年檢討,逐年繼續下修至0.9%。

食用油非基改? 立委質疑衛福部為廠商開脫

衛福部的公告中並再次重申,食用油、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高層次加工品不含轉殖基因的DNA片段或蛋白質,得免標示。

然而歐盟的0.9%容許值規範並未排除食用油等高層次加工品。據上下游新聞報導,立委林淑芬曾在去年提案,要求衛福部將各種食用油、玉米糖漿、澱粉等一起納入基改標示範圍。蘋果日報的報導也指出,立委黃偉哲去年便在記者會上要求,民眾應有知的權利,現在民眾連選擇權都沒有,質疑衛福部為廠商開脫。

主婦聯盟遺憾表示,台灣的檢驗技術不足,就算要求廠商標示,也無法查出產品中是否含有基改作物。主婦聯盟呼籲,未來相關配套措施,如追蹤追溯制度建立完善後,仍應仿效歐盟規範,高層次加工品亦須標示基因改造來源。

對於衛福部現行的追蹤追溯系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表示,衛福部與民間團體的認知有落差。主婦聯盟提議將追蹤追溯系統能擴及海關,讓消費者和稽查單位可從貨號和買賣紀錄追蹤產品流向,使民眾對食品的知情權「從海關到餐桌」都能獲得保障;衛福部卻僅要求進口商提供產品資訊。

農委會推廣國產大豆 標榜100%非基改

另一方面,要吃黃豆或許可以有非基改的選擇。國內99%黃豆仰賴進口,其中又有9成以上是基因改造。根據農委會資料,台灣每年進口240萬噸黃豆,75%拿來煉製沙拉油,32萬噸當飼料,其餘約28萬噸則是豆類食品。

農委會讓國人方便買到國產大豆,2012年起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積極輔導大佃農及農民契作生產非基改優質大豆,今(6)日特邀請大豆產區農民團體、專業農戶及營養專家現身說法。

農委會強調,不論有機或慣行栽培,種植過程都經抽檢監測,100%非基改。後續將導入產銷履歷、有機驗證及QR-code,讓國產大豆品質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