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彩一生】灰鯨化石在台灣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鯨彩一生】灰鯨化石在台灣

2014年05月13日
作者:蔡政修(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地質系博士生)

從化石講故事不是只有國外或是國家地理頻道及Discovery頻道裡才有,今日透過【鯨彩一生】單元,我們可以一起來發掘台灣鯨魚化石留下的蛛絲馬跡所帶給我們的驚喜。

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隸屬於鬚鯨亞目(Mysticeti)中的灰鯨科(Eschrichtiidae)。

灰鯨標本模型,作者攝於日本東京海洋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現生的灰鯨科裡就只有灰鯨這麼一屬一種,足以顯見其獨特的重要性。灰鯨一度曾經廣泛分佈在北半球,但目前的資料指出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那時期,最後幾隻遨遊在大西洋的灰鯨在捕鯨的壓力下走向了滅絕一路。因此目前的灰鯨族群基本上只有在太平洋。

灰色悲歌

而太平洋的灰鯨族群也難以避免的面臨到捕鯨的壓力,但太平洋東西兩岸的灰鯨命運大不相同!太平洋東西岸的灰鯨都約莫在1840年代開始被獵捕,並持續到20世紀。太平洋東岸(美國西岸)的灰鯨族群捕了100年後,從1946年開始了全面性的禁捕(除了原住民少量的需求外)。而族群數量也已經漸漸回復,從當時最少可能剩下千隻灰鯨,到現在已經至少有上萬隻灰鯨在太平洋東岸了。

但太平洋西岸的灰鯨族群(即沿著中國大陸沿岸,從俄國、韓國、日本、台灣等地區)從19世紀開始面臨到捕鯨的壓力後,一直持續到20世紀的60年代(1960s),整個族群已經是面臨極度的挑戰。在近期的一次族群數量調查中(2007年),整個西太平洋的灰鯨數量已經剩下100隻左右。

一年中完成驚人紀錄的長程遷徙

大多數人對於鯨魚的迴游習性應該都不陌生,而其中灰鯨的迴游距離更是數一數二的。灰鯨每年夏季的時候在高緯度的地區進行覓食,而冬季的時期在低緯度的地區產下小灰鯨及育幼。這樣一年下來,灰鯨至少游了1萬5千到2萬公里左右的長程距離。

先前提到了太平洋東岸的灰鯨族群現在已經算是蠻穩定的,而長期追蹤及研究以來,對牠們生活行為及習性的瞭解有很大的進展,更重要的是,我們目前知道東太平洋灰鯨的生殖及育幼的區域後對於從事相關的研究及保育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我們對於西太平洋灰鯨的瞭解卻幾乎是一無所知,先前的研究都只能「猜」牠們的生殖育幼地區在哪,有人說是韓國,有人說是日本,有人說是中國,但至目前為止都沒有證據來支持各自的說法。

灰鯨骨骼標本,作者攝於日本北海道足寄動物化石博物館。

化石現身 台灣海域曾出現灰鯨

至今,我們在澎湖海溝(介於台灣及澎湖之間)發現了兩件灰鯨化石。而這兩件灰鯨化石的體型都很小(灰鯨成體約可長到15公尺),故非常有可能是幾個月大的灰鯨小寶貝。這兩件灰鯨化石皆由漁民從海底打撈上來,因此我們對於牠們的生存年代並沒有確切的記錄,但經由先前對於澎湖海溝的研究指出,這兩隻灰鯨有可能生活在晚更新世時期(預估生活在4萬年到1萬年前,就是大家看電影「冰原歷險記(Ice Age)」的時代背景)。

因此,這樣的一個發現可推敲灰鯨以前的生殖育幼的地區可能在台灣海峽周圍!

讀者看了提供的台灣灰鯨化石圖片,或許會感到疑惑,要如何知道這兩件化石標本是灰鯨呢?灰鯨在現生所有的鬚鯨類中,有著非常獨特的攝食行為,其主要會到海底用吸食(Suction feeding)的方式捕食底棲的小無脊椎動物,而在這過程中,灰鯨的身體會傾向一邊,可以讓他們有效率的張開嘴巴時將這些小生物「吸」進嘴巴。故非常有可能就是因為灰鯨有如此獨特的行為,使其有著和其他鬚鯨不一樣的肌肉分布及骨骼構造,也因此我們能夠藉由這次所發現的部分頭骨化石確定他們是灰鯨。

兩件台灣灰鯨化石,中間小圖為灰鯨頭骨復原圖,而斜線部分為灰鯨化石保存的部位。左邊的灰鯨化石(圖A,B,C)保存在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右邊的灰鯨化石(圖D,E,F)保存在台南永康的大地化石礦物博物館。此圖片已發表在古生物學研究期刊(Paleontological Research)doi:10.2517/2014PR009。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件灰鯨化石標本,一件在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另一件在台南永康的大地化石礦物博物館,大家有機會可以親身看到這兩件灰鯨化石,感受在台灣有趣而又靜待我們去發掘的自然史!

【參考資料】

  • Wang, X., Xu, M., Wu, F., Weller, D. W., Miao, X., Lang, A. R., and Zhu, Q. 2015. Insights from a gray whale (Eschrichtius robustus) bycaught in the Taiwan Strait off China in 2011. Aquatic Mammals 41: 327–332.

【鯨彩一生】系列

【相關文章】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蔡政修

2004年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抹香鯨解剖,從此墜入了鯨魚的世界。從事鯨魚化石及演化的研究,陸續到世界各地看鯨魚標本,寫論文之餘書寫科普文章,讓大眾更進一步的瞭解鯨魚及演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