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第一艘深海拖網漁船,用更大的絞盤與增加纜繩的長度和強度,簡單地改良那些已經使用在大陸棚上的拖網。1960年代中期,蘇聯、波蘭和東德的漁業調查船,有系統地探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從大陸的兩側,用回聲探深儀和拖網橫掃整片海洋。在接近冰點的大西洋深處、淺水區拖網鞭長莫及的區域中,他們發現了大量可供開發的物種,像是馬舌鰈(在台灣俗稱扁鱈)和圓吻突吻鱈(roundnose grenadier)。拖網拖過這些未曾開發過的漁場,每小時就可撈捕15到30噸的魚,讓20世紀初期的漁民們嘗到了祖先們在19世紀淺水海域中捕魚時所獲得的成功滋味。
蘇聯的船隻在查漢姆海嶺(Chatham Rise)800到1000公尺深處捕撈時,巧遇具有商業價值的鮮橘色魚群。這種從背部到腹部都很寬的魚,有著強健、像是披了盔甲的頭,像貓頭鷹般專注的眼睛,和向下彎曲的嘴,雖然牠們只有70公分長,但是很粗壯,而且肌肉發達。紐西蘭人很快就加入了蘇聯的船隊追捕這種魚,離開沿海區域,去探索他們國家周圍的海底峽谷和山脈。
要銷售這種長相奇特的魚,首先就是幫牠換個名字。「大西洋胸燧鯛」(Hoplostethus atlanticus)是科學家所取的學名,屬於燧鯛科(slimehead)。但是,不論燧鯛魚片包裝如何精美,用這個名字很難讓消費者把牠放到推車上,不過,若改名為「橘棘鯛」(orange roughy),對消費者就很有吸引力了。
橘棘鯛是一種奇怪的魚類,當魚從一個個的海底山區被撈起後,漁獲量很快就垂直下跌。原來,這種魚被捕獲時已經非常老了。
雖然海底山是生產力的熱點,但這只是相對其他深海部分而言。在黑暗且寒冷的區域中,生命步調非常緩慢。科學家們一開始用魚鱗上的環狀構造錯估了橘棘鯛的年齡,對淺海魚來說,由於一年中生長速率的改變,使得牠們身上的鱗片會有特殊的年輪,但在橘棘鯛的魚鱗上形成輪,需要更長的時間。根據封存在魚的耳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測量結果,提供了正確的魚齡估算,結果顯示,橘棘鯛可以活到至少150歲!那些在魚販攤位上出售的魚,對人類來說,其年齡相當於老年人!此外,這種魚直到22至40歲,才會達到生殖成熟。這樣長壽且晚熟的組合,使得牠們跟其他魚類一樣,難以逃離過漁的命運。
現在的商業拖網漁船可以在水下2000公尺作業,這深度是威廉.畢比早期下潛深度的2倍,每到一處,科學家都會發現拖網具破壞性影響的證據。幾十年來,深海拖網漁船在公海上漫遊,摧毀了無數的重要生物棲地,如果是在陸地上,那些地方早就被劃為國家公園。在那些深海生物甚至還沒有科學描述之前,我們就已經失去牠們。現今的海洋學家想必了解埃及古物學家的挫折,當他們發現新墓穴石時,卻發現墓穴早就被洗劫一空了。當科學家們的潛水器降落在新標示出的海底山上,打開燈光後,能看到的只有過去生命的殘存碎片。
從1970年代以來,世界上的海底山因為漁業追求快速利潤而被無情地開採,蘇聯船隊在其他國家還沒有注意到他們在那邊活動前,就把大多數大西洋區域的海底山一掃而空,深海拖網漁船船長就像是18世紀在未被發現的區域中獵捕海豹的船長一樣,必須是第一個發現資源的人,因為這些資源的發現者,同時也是毀滅者。不久之前,深海似乎比月亮還遙遠,更鮮為人知,仍然是地球上最後的邊疆,讓人類擴張和占用,但是,在海底深淵,我們仍繼續長期建立的模式,將大型動物獵捕殆盡,同時也破壞牠們的棲地。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拖網漁船破壞原始的海洋荒野,撕毀看不見的森林,將無人知曉的黃石公園剷平。根據1883年英國皇家調查委員會中,蘇格蘭鄧巴(Dunbar)的羅伯.史密斯(Robert Smyth)提出的證詞:「如果社會大眾知道更多(拖網)所造成的破壞,也知道它仍繼續使用的話,民眾會譴責這種邪惡的捕魚方式。」他的話至今仍然跟當時一樣真實。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
作者:Callum Roberts;
譯者:吳佳其
出版社:我們出版
出版日期:2014-3-6
ISBN:9789869024617
人類足以輕易地終結海洋生物!1741年,飢餓的探險家在白令海峽發現成群的斯特勒大海牛,之後不到30年,這種溫馴的野獸就遭人類獵捕滅絕了。這是個很經典的故事,但事實上,在這些探險家抵達之前,白令島就已經是這個物種僅存的最後一個據點了。
海洋中其他豐富的生命,也都非一夕之間消失的。雖然現今漁業的高效率已經到了毫不留情的程度,然而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密集開採,並不是從現代或是工業化才開始,而是早在11世紀歐洲的中世紀就已經展開。羅伯茨在本書中探討悠久繽紛的商業捕魚歷史,同時也帶領讀者穿過數個世紀,見證海洋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