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烤水母或劍魚排?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炭烤水母或劍魚排?

2014年06月15日
作者:Callum Roberts;譯者:吳佳其

魚吃光了,以後只能吃水母了,圖片來源:Neil R對世界漁業來說,1988年是很重要的一年,但當時並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從人類的歷史來看,除了戰爭或是瘟疫時的震盪之外,全球的漁獲量都不斷增加。過去兩個世紀中,漁獲量不斷飆升,一直到了20世紀的80年代才趨緩。從那時之後,一般大眾認為,卸魚量(landings)大致保持不變。在蓬勃發展之際,漁業出現問題的跡象很少被注意到,即使有一些族群數量已經減少或崩潰了,但至少看起來還是能維持整體魚類供應量。2001年,這個安逸的假象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拆穿,他們發現中國官員為了達到國家生產目標而浮報漁獲量。科學家注意到南中國海生態環境的生產力不可能提供中國官方所聲稱的漁獲量。當漁獲量被修正到真實數值後,資料顯示,自1988年以來,雖然漁獲努力不斷增加,但全球卸魚量卻開始負成長,從那時起,全球的卸魚量每年下降超過50萬噸。

呈現慘淡趨勢的漁獲總量圖,隱藏了海中屠殺的規模。區域性漁獲減少的場面,可以勾勒出世界舞台上普遍上演的戲碼。一開始,漁業是以大型的高經濟價值物種作目標,通常是掠食性動物。當物種數量減少時,就換到另一個區域捕魚,或是將目標轉換到下一個較具價值的物種。漁民們回應漁獲下降的方式,是不斷提升漁撈能力,發展出更好的方法,來找尋魚群,並把牠們從不斷退縮的避難所中抓起來。當魚類族群量下降,生了病的漁業是靠著上揚的魚價和政府補貼政策來支撐,結果就是大型的掠食性動物消失,漁民轉向捕捉我們曾經毫無興趣的物種,也就是所謂的「向食物網底層捕撈」(fishing down the food web)。海洋生態系中曾經有大量的鯊魚、海豚和海鳥,追逐著數量之多難以想像的小魚。在牠們都被消滅之後,我們接著開始捕捉比較小型的動物。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丹尼爾.保利(Daniel Pauly)是第一個描述這個現象的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說我們今天吃的,是我們的祖父母拿來作為餌料的魚。他們那個年代被端上桌的魚是吃其他魚類的,而我們現在吃的很多種動物都是以浮游生物,或是在海床上刮篩出活的「泥土」為食。今天,我們吃的明蝦、蟹和龍蝦,曾經是飢餓鱈魚的食物。我們把海中的沙鰻、毛鱗魚和魷魚一掃而空,略過那些曾經以牠們為食的動物,雖然人類過去也依序食用過那些動物。當初視而不見的動物,現在開始被人類食用,保利警告說,當海中沒有魚之時,我們最終將會直接食用浮游生物。

在這片陰鬱的海洋中,仍然有著明亮的音符。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家在減少沿岸和海洋汙染上都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相較於過去,汙水在被放流之前,已經過更高的標準處理過。而且,也已經有了國際協議,限制在海上傾倒及丟棄廢棄物。雖然有大量的地區性物種消失,但已少有物種由於我們的海洋管理不善,而出現全球性的滅絕。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已知數千種陸域物種滅絕,但關於近年來在海洋中滅絕的物種數量,用十個指頭就可以數得完。相較於陸地,大海是較不為人知的,而且,在海中有許多小到不起眼的生物體,以致於我們可能忽略了一些物種的消失。不過,滅絕的浪潮還沒在海洋中爆發,這種看法是合理的,而這也意味著海洋還是有可能恢復的,該是時候做些改變了,但為了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我們所需的,不外乎一個完全創新的漁業管理。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

作者:Callum Roberts;
譯者:吳佳其
出版社:我們出版
出版日期:2014-3-6
ISBN:9789869024617

人類足以輕易地終結海洋生物!1741年,飢餓的探險家在白令海峽發現成群的斯特勒大海牛,之後不到30年,這種溫馴的野獸就遭人類獵捕滅絕了。這是個很經典的故事,但事實上,在這些探險家抵達之前,白令島就已經是這個物種僅存的最後一個據點了。

海洋中其他豐富的生命,也都非一夕之間消失的。雖然現今漁業的高效率已經到了毫不留情的程度,然而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密集開採,並不是從現代或是工業化才開始,而是早在11世紀歐洲的中世紀就已經展開。羅伯茨在本書中探討悠久繽紛的商業捕魚歷史,同時也帶領讀者穿過數個世紀,見證海洋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