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飲食變化能改變腸道細菌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研究:飲食變化能改變腸道細菌

2014年08月04日
摘錄自2014年8月4日24Drs.com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飲食改變會大幅地變動每日腸道細菌的平衡。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那些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等)的人來說,這些變動導致監控系統偵測與舒緩疾病的爆發。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表示,研究團隊監控2個人在一年內的細菌變化,蒐集每天的糞便樣本,以監控細菌種類與數量。

參與者也使用iPhone軟體記錄生活,像是飲食、睡眠、心情、以及運動等,這些對於腸道細菌都會有影響。

2人在研究期間都有經歷對腸道菌相或是腸道內細菌種類與數目有顯著影響的事情,其中1人是在去開發中國家旅行兩個星期時腹瀉,腸道細菌有顯著的變化,但當他回到美國後,腸道細菌就回復正常了。

另1人因為沙門氏菌食品中毒,結果腸道內的沙門氏菌從10%增加到30%,而且有益菌幾乎消失了;當他從食物中毒康復後,腸道內的有益菌重新回到40%左右,但研究人員指出,大多數的菌株跟原本存在的不同。

有些菌株可能在某一天改變數倍之多,但一年後,它的數量還是維持在相同的中位數程度。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Eric Alm表示,他們發現可以解釋大部分差異性的是飲食。

研究結果刊載在7月25日出版的基因生物學(Genome Biology)期刊。研究人員們表示,未來將探討腸道細菌為何會在巨幅波動後回復正常。

※文章來源:24D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