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4日
本報2014年8月14日台北訊,郭叡報導
由環保署主辦的103年度氣候變遷調適教育研習營北區場,今(13日)於台北市立大學舉辦。以知能與調適案例為題,針對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與政府部門與各界NGO人士進行教育研習。
會中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邱祈榮形容,氣候變遷未來情境的假設就如同大學志願選填,成績單將由我們自己決定。
他進一步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表的AR5報告說明,假設各國並無任何減量動作,21世紀末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高於936ppm;平均地表增溫將為3.7℃;平均海平面上升量將為63cm;RCP(大氣輻射力)指數將持續增加至8.5。
邱祈榮指出,平均氣溫上升、降雨分佈型態改變、極端事件強度與頻率升高、颱風次數強度增加、海平面上升這五大氣候變遷衝擊因子,將會帶給台灣六大衝擊,包含物種分佈改變、國土傾蝕消失、水資源匱乏、水土複合型災害加劇、健康威脅、農業損失。
然而,調適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與困難。邱指出,其實我們只需要先了解並體認我們將遭遇到的情境,這就跟因應颱風天時,家家戶戶會準備泡麵,或是在窗戶縫隙上貼膠帶的思維與措施是相似的。
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系教授張育傑則是分享了越南胡志明市為完全針對居民面臨的實際風險,而發展出的氣候變遷調適行動特性,並以現地資源與人力資源發展出相對應之對策與規劃。
張育傑強調,在調適行動中,社區層級必須採取低難度技術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簡單建立起氣候變遷調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