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廢墟活化 松山復建里居民樂擁「幸福農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眷村廢墟活化 松山復建里居民樂擁「幸福農場」

2014年09月09日
本報2014年9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利用公有空地,台北市松山區的復建里居民,就在社區內共有了一片「幸福農場」。除了綠美化了居住環境、引來昆蟲與鳥類外,藉由交流成果與耕作經驗,也讓居民們的感情更加密切。

9日上午他們舉辦記者會,展現成果同時向台北市長候選人們喊話,要求藉著制訂政策,讓台北從水泥城市找回好吃好玩的農耕城市。

參與幸福農場的復建里民;攝影:賴品瑀

菜園比公園  更深入人心

復建里從2006年開始熱中社區綠美化,並陸續得獎,但他們更希望身邊的植物可以多樣化與生活化,因此2012年附近的眷村搬遷後,便開始爭取將該塊空地作為菜園,取名做「幸福農場」。

復建里里長林際泓與第一任場長林大元回憶,當時向北市府10多個局處尋求幫忙,可說得來不易;而兩年來,居民參與的農地從48塊暴增為168塊,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而是以咖啡渣、豆渣做肥料,辣椒水、稀釋醋等天然物質防制蟲害。

居民參與的農地從48塊暴增為168塊,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攝影:賴品瑀。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而是以咖啡渣、豆渣做肥料,辣椒水、稀釋醋等天然物質防制蟲害

多種鳥類、蝴蝶等昆蟲現身幸福農場,甚至還有街貓前往,人與自然及土地之間的距離就這麼拉近了。不但實際種菜的民眾互相交流增進情感,其他居民也時常前往逛逛。他們認為,這片菜園比起公園更能深入人心。

結合社大課程  大台北都會菜園展開中  

復建里里長林際泓;攝影:賴品瑀。由台大城鄉所、社區營造協會、OURs、社區大學全促會等民間團體合組的「都市農耕網」提出,除了復建里的幸福農場,在台北市還可以看到如萬華龍山國小將在校園內種植藥草與課程結合、大安區錦安圖書館在屋頂種菜等等案例,這些菜圃正在大台北都會區中豐富而多樣化的展開。

而目前以台北市為例,除了大約198公頃的公有空地可利用外,還有屋頂、校園、甚至容積獎勵開放空間等,都可讓市民進行農耕並實踐環境教育,因此他們呼籲市長候選人柯、連、馮等人,應更重視都市農耕,並提出相關政策如開放公有地等放寬規定,讓都市市民享有生活品質與權利。

打造跳脫都市生活模組  與自然共存的環境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公司經理陳彥良表示,公園種菜也能好看,只要經過妥善的規劃設計,便能融合地景、休閒、生活為一體,居民可藉著種菜讓生活順著時令。更重要的是,跳脫「模組化」的都市生活,並非公園、公共設施只能有既定模樣,而是激發出更多對生活空間的想像。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副會長游晨薇表示,期待台北成為公園生態化的綠色城市,如果台北能廣設城市菜圃,對人類來說,可就近提供糧食、增加接觸自然的機會;對生物來說,這些菜圃可成為生物的生態跳島,提供牠們棲息、中繼。而這樣與自然共存的環境,也能更提昇市民的身心靈。

只要經過妥善的規劃設計,便能融合地景、休閒、生活為一體,居民可藉著種菜讓生活順著時令。攝影:賴品瑀。復建里除了菜園也熱衷綠美化,街角可見里民自行建置蝴蝶的蜜源植物;攝影:賴品瑀。

菜園都市不是夢?  市民盼市長候選人積極回應

復建里的幸福菜園是以「公有閒置空地」的名義參與「台北好好看」,雖然目前成就斐然,居民滿口感謝市府協助,但未來該塊地日後命運如何,卻仍端看市府如何規劃。居民目前僅能在自家頂樓、陽台推廣成功經驗,讓社區處處是菜園。之後若有更多社區有意跟進,市府便需有更明確的政策規劃。

也因此,都市農耕網向市長候選人提出的4項呼籲,更需得到回應。認可都市農耕是進步都市的市民應享有的生活權利,積極協助在各社區普遍推動市民園圃,及取得用地;基於都市農耕的社會、文化、生態的多元價值與功能,支持各局處擬定有助於推動都市農耕的政策方案;創造友善政策環境,鼓勵年輕人投入與都市農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參考進步城市經驗,積極促進都市農耕的相關立法與修法工作。

幸福農場是利用「台北好好看」計畫,但是否能長期維持,其實看市府政策;攝影:賴品瑀。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